昨天看了一本书,叫《如何正确吵架》。之所以打开这本书,是因为每次遇到语言冲突时,总是反应不过来,笨嘴拙舌,当场可能是愤怒震惊的情绪充盈着血液,但没法找到有效的语言来回应辩驳。看到这本书时,抱着想提升吵架功底的心情打开,实际呢,这本书主旨确实是如何吵架如何正确沟通,但更偏重于伴侣婚姻之间的争吵,这种来自亲密关系之间的争吵对人的伤害更大,甚至导致婚姻家庭的破裂。
总而言之,这本书内容质量很高,对于有婚姻争吵问题的人们来说,有较强的实用性。对我影响较大的一个点是对于具有回避型亲密关系的人来说,一场争吵或冲突,只能使用换话题冷处理的方式。回想自己,无论与朋友亦或家人沟通时,碰到敏感话题,自己确实是很容易退缩避而不谈,或者冷战。近几年认识到自己的方式不可取,但还是没有找到行之有效适用自身的沟通方式。
对于回避型亲密关系,又称为回避型依恋,恐惧亲密关系,不容易相信他人,认为爱情亲情是带有一定条件的,比如她喜欢的是我的钱,他喜欢的是我年轻的容颜,一旦条件有变,她/他可能就不喜欢我了。对于亲情,认为也是带有一定的条件,因为我学习好,赚钱多,所以父母亲朋对我好。当然这种想法并不是凭空而生的,排除个人偏激敏感之外,周围的环境带有一定责任。他可能感受到被父母的忽视,不被周围人看重,在成年后,对这些的情感诉求会格外高。一旦有冲突,意味着对方对自身的不满亦或敌意,回避型依恋者下意识能做的则是选择性看不见,躲起来,冷处理。这种情况是在自己认知能力圈之外的,生活中的他可能性格温和,待人宽容,笑脸迎人。但总觉得无法更加亲近,无法到更加亲密的关系,好像有一层包裹着的保鲜膜,将外界和自身隔离。这种隔离能避免冲突,避免伤害。幼年时的忽视,成年时的包裹,你想的只是不被人注意到,这种从小熟悉的模式,最有安全感。
但真的不需要亲密关系吗,真的不想拥有更亲近的感受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对于群居性人类,每个人都生来拥有对情感的需求。
如果你是回避型依恋着,可以试着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而不是选择让对方猜或者冷处理的方式。
接下来,对于自身的不安全感,学会与之相处,如果能意识到生活中很多反应的根源是来自自身的不安全感,导致对外界信息的解读存在偏差,那么最根本的手段是降低自身的不安全感。比如认为感情不持久,如果你意识到感情是两个人的探戈舞,你可以选择全身心配合与之翩翩起舞,也可以选择放弃选择另外一个人。人是在变化的,感情也是在变化的,但当下感受到的感情是真实发生的,对于可能变化无法把控的未来感情的恐惧,导致现在无法拥有亲密关系,当你想到这,是不是觉得自己有一点想不开,因为你可能活在对亲密关系的恐惧中过完这一生,永远无法体会那种甜蜜和心动,实在得不偿失。
建立自己的安全圈,当你如果拥有其他方面带给自己的底气,相信在人际关系中的不安全感也会进一步降低。经历过一段亲密关系,也许你会成为一个更舒展的自己。
如果你意识到自己是回避型依恋者,不愿意和别人主动分享,不愿意主动联系他人,那么从今天开始,请你主动回应那些值得付出的人,去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情绪,慢慢的,你会感受到更多的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