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冬天黄昏出校门,便会遇到埋伏:卖烘山芋的小贩罗列在侧,橘色火焰暖着眼睛,山芋香味温润沉厚,仿佛蓬松的固体,塞鼻子,走喉咙,直灌进你已经饿空了的肚腔去。没法抗拒,就买了。小孩子心急嘴馋,捧着烘山芋,烫得左手换右手,也不思考一下手都受不了,口腔如何忍耐,只顾啜开烤脆了的皮,一口咬在烤酥烂、泛甜味、金黄灿烂的烘山芋上,觉得像一口咬住了太阳。第一口总是特别软糯好吃,第二三口,就稍微腻了——舌头这玩意,真是刁钻古怪!可是山芋也确实是闻着比吃着香——就试着咬一口皮,会觉得:脆山芋皮似乎比芋肉还甜些,耐嚼些。吃完了,满嘴泛甜,满身暖和,暖黄色都装进肚里了:这就能回家了!
以前冬天下雪时,亲戚从北方来,走亲访友,与父亲说当年事宜,大笑饮酒,热黄冷白,嚼花生和牛肉,最后亲戚教我们做虎皮冻。曰:猪皮,也可以夹杂一点儿猪肉,下锅煮到稀烂,切成块儿,然后下一点儿盐,喜欢的,搅和点儿豌豆、胡萝卜丁、笋碎儿,也可以径直把煮烂的猪皮肉,调好了味,加一点儿湿淀粉,搁冰箱里。冻得了,取出来切块或切丝。凝冻晶莹,口感柔润,猪皮凉滑,偶尔夹杂的猪肉碎很可口。配着酒,很香。可以蘸醋,可以蘸麻油。冻得越久,越好吃。
我做麻辣豆腐吃,法子很土,力求简单:回家闷上饭,开始切豆腐,烧水,水开了,把豆腐略烫一烫,满锅白茫茫,烫出豆腐香味;预备姜蒜豆瓣酱。肉糜是先切好的,搁冰箱里,这时候拿出来,狠抓一大把。豆腐、姜、蒜都切得了,豆腐照例烫着,起油锅,下许多油,下姜蒜豆瓣酱花椒,炒料;炒香了,撒肉糜,颜色炒深了,下豆腐。翻一下,不敢炒,怕豆腐烂了,就是把料匀净都抹到了,等油暴跳如雷闹一会儿,下点儿水,烧。水快收完时,想得起来就下湿芡粉调一调,想不起来就直接撒点儿辣椒粉,让豆腐油滑的表面麻沙沙的。这时候,饭也好了。趁烫,把葱花往豆腐面上扔。一是好看,红配绿一台戏;二是好闻,生葱被麻辣的豆腐一烫,香得往鼻子里跳。请朋友吃,朋友夸我做的豆腐香,“我就做不到这么好”,问我秘诀何在。我问了问他的做法,对应了一下我的,结论是:“好像是,我第一舍得比你放油,第二舍得比你放肉。”
“那不是不健康吗?”“不健康的都好吃。”
江浙沪爱甜,最甜是无锡,炒鳝糊里要放糖,包子里亦是;广西芋头扣肉夹芋泥,绵甜也腻;广东人爱甜食和糖水;四川夹沙肉里要放红豆沙,难怪川妹子们看着水灵又甜甜的。
山西人能吃醋,爱酸菜,辽宁人对酸菜白肉火锅情有独钟,北京人则用羊肉酸汤面下火锅,福建人和广西人爱酸笋,傣族人则更是有道酸笋炖鸡的名菜。
酸笋炖鸡
鸡要用土鸡,酸笋一定要用傣家自己腌制的(市面有卖)。
土鸡切成块,放入沸水中煮,撇去浮沫,就像撇去一身烦恼;加入姜块和草果去腥,当香气慢慢沁入鸡肉的纹路,弥漫开来,轻轻吸一口气,自己也得到了净化;傣味酸笋和鸡同煮,如陌生人间的相识磨合,十五分钟就够它们认定彼此;辣椒配上葱姜蒜,锅里倒热油爆香,煮好的酸笋鸡汤倒入回锅,汤汁同热油爆出刺啦的交响,明明已经很熟了,却还免不了争吵,可争吵之后总有人主动伸出手来拥抱,如同汤汁和热油的交融,这样的两个人,该是可以坚定走完一辈子的吧!
四川夹沙肉
肉要选用猪肋条肉,红豆沙不可少,想要口感丰富,可再加苹果脯与核桃。
猪肋条肉去毛洗净,下汤锅中煮至七成熟,太熟影响之后的步骤,就像做人,凡事要留三分余地;
煮好的肉取出趁热淋上蜂蜜,让甜味从猪肉的空隙里一点点渗入,时间充足,好比修身,一口吃不了胖子,有韵味涵养的人大多慢慢修炼成精;
炒锅热油,猪肉炸至板栗色,非得经了历练,才成就一块好肉,非得经了历练,才成就一个好人;
猪肉捞出,余油趁热炸了核桃,碾碎同红豆沙混合,你要耐着性子,核桃碾得仔细,混合后的口感才会浑然天成,事事急不得,是食材对你的教导;
糯米淘洗干净煮饭,苹果脯切成小丁同它拌匀;五花肉切片,厚薄要均匀,如人处事力度,拿捏要精准;
两片五花肉间夹豆沙,整齐码好装盘,铺上糯米饭,上笼蒸足时间,要待得肉片入口即化再取出,倒扣入盘,淋上蜂蜜白糖。
经了前面种种历练,才能品得最后的甜,这就是人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