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涉及到的模型:
1.谢林模型
2.同群效应——鼓掌起立模型
3.概率分布在现实中的应用
4.博弈市场的两种最优策略
5.思维决策树模型
6.临界点概念
7.增长模型
8.网络结构概念
9.田忌赛马概念
10.囚徒困境解决方法——困境延伸解决方法
第二章
主要讲了两个关键模型:
1.谢林模型,例子来自纽约种族人群聚集区的观测,结论是微观上的影响,反应到宏观上有加强效应,在观测影响过程中,使用了一套建立向异性指标的体系。
2.同群效应——起立鼓掌模型,背景是研究电影结束后,观众鼓掌的同群效应,有两个结论分支:
2.1 当我们不确定人群效应如何影响事件时,先测绘数据,建立对人群意愿(叛乱意愿),阈值(发动叛乱阈值),分布(人群阈值分布),的观测体系,换句话说,对用户的心态和分布做调查。
2.2 以电影院作为模型背景,思考可能影响到模型的种种规则,包括电影院条件,电影质量,观影者素质等等,从而建立准确模型,找出其中的引爆点和迁移点。
以互联网思维来看,调研用户,明确意愿,分布,完成调研后,根据用户行为和产品周期,找到人群的起爆点,进行传播。
第三章
有意义的是概率分布在现实中的应用,以正态分布在卖机票的应用为例,根据分布原理,决定oversail 的数量,六西格玛应该也有意义,但是有点复杂,暂时没搞懂
第四章
决策树,类似我用的天枰思维,做选择时,考虑到所有的维度,然后权衡优劣,不同的是,导师插入了风报比概念,量化了每个分支的付出和收入,更加成体系
第五章
两条线,1,博弈市场的两种策略,跟随最优者和自主分析 2,为什么我们在思考中要用到模型,因为现成的模型可以快速帮你理清逻辑,劣势就是模型有场景适应性
第七章
临界点,常说的量变引起质变,这种突然的变化,可以解释为什么随着知识库的增加,在某一个特定领域,活动的爆发,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人工智能突然的崛起,因为硬件,算法,大数据,打通了渗透膜性百分比的关键节点
临界点还可以分成内部临界点和环境临界点,前者来自事物本身的改变,或者来自周围环境的改变
第八章
内容比较多,72法则,72/年利率,等于本金多少年可以翻倍,另外投资和收益曲线增长模型,简单的解释了企业增长和国家经济增长的模式,这种思维也可以用在很多地方
第九章
收获不大,抽象出了解决问题的富士山模型和局部最优解这两个概念
第十章
马尔可夫模型,没什么收获
第十一章
李雅普诺夫模型,提供了一种系统达到平衡的思维,也就是如何判断一件事物or一个系统,会不会按照K的速度,慢慢接近上限的思维,这种思维可以作为一个视角,对一个系统做分析
第十四章
网络的节点数量,edge数量,edge长度,聚集度,决定了信息传播的属性
第十六章
田忌赛马,抽象出的道理,使用策略躲开对方优势
第十七章
囚徒困境,在当前状态下不可解的状态,通过前后延伸场景,带入更多变量解决,七种方法,重复,直接互惠;名声,简洁互惠;网络效应;群体效应;亲缘关系;法律规定;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