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完试估分,学霸们的估分都很保守,而学渣们的估分则远远超过真实水平。
很差的司机也会认为他的驾驶水平很不错。
这就是达克效应(D-K effect),全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
说白了就是,越是无知的人越是无法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他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达克效应这种认知偏差,不仅在学习、技能方面得到印证,在很多其他领域都有体现。
井底之蛙最容易自大,以为天就是它看到的那么大,因为它没有参照体系,不知道外界有多大。
愚蠢的人看不到他的愚蠢,因为他没有足够认识愚蠢的智商。
狭隘的人看不到别人的宽容和格局,因为他没有足够的心胸想象宽容和格局是什么。
浅薄的人沾沾自喜于自己钱袋鼓人脉广吃得开,因为他脑袋空空眼界浅浅没能力认识到什么叫有底蕴。
情商低的人,是因为心性愚钝,不知与人相处的边界在哪里,互尊为何物,那就难怪冒犯了别人都不自知,还觉得人家挺喜欢他。
国外有过大量研究数据表明,一个人知识的广博程度和他的收入、幸福感、健康水平高度相关(是相关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不断地有意识地学习,扩大视野,开阔心胸,认识自我,绝不仅仅是功利性的谋生手段,而是提高自己生活质量和人生厚度的最佳方法。
每个人都有认知盲区,即便饱读诗书博闻强记,也总有自己不了解不知道的领域,越是在某方面有优越感越是要小心,那很可能只是无知的自信。
保持谦卑,保持开放,保持好奇,才能让自己不要成为那个无知的无畏者。
早睡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