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心得-述而篇第十三则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哈皮波白话试译:

自从孔子在齐国听过《韶》这首乐曲后,很长一段时间吃肉的时候都觉得寡然无味,说:“没有想到《韶》乐是这样美妙。”

哈皮波赏析:

孔子喜欢古乐,游历各国的时候经常向乐师们请教,而且自己闲暇时候也与弟子们一起奏乐,在当时可以算作一个业余的音乐家。

《韶》乐是舜时的乐舞名,古时的奏乐往往是在祭祀等重要活动演奏,犹如我们如今的升国旗或者重要外交活动时所奏的国歌,往往给人一种庄穆的感觉。这种感觉的产生,似乎是奏乐将人置于一种情境之中,在这样的情境之中,人的身心只系在乐曲的缓和又紧凑的节奏之中,人的情感在那一刻获得凝重。

不知现代神经学上是否研究人的大脑为何会与音乐的节奏产生共鸣,欢快节奏的音乐让人愉悦,悲伤节奏的音乐让人忧伤,悠扬的音乐让人冥思,短凑的音乐让人躁动。

但孔子很早就明白了乐曲的这种对人的情感的作用,主张将乐与礼一同作为教化人民的手段让他们回归淳朴善良。所以,他要“放郑声,远佞人”,试图去禁止当时已盛行的淫靡之音“郑声”。

舜为贤王,听《韶》乐时的孔子大概在情感上与他相通,孔子一心神往,沉浸其中,精神不可不谓之通达。此等精神上的享受,又岂是食肉所带来的口欲快感所能相比的呢?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他食肉时都会觉得寡然无味,正如我们常说的当人处于热恋之中时,整个身心都处于甜蜜之中,任何食物对他都是美味可口,可能连平时讨厌的臭豆腐都会滋味不同。

这种精神上的愉悦可以让人升华或者异化口欲的快感的现象,也许是在精神上有享受的人才能体验的到的吧。

那些停留在口欲愉悦满足的人,恐怕很难体会到这种美妙之处。即使尝遍人间的山珍海味,也很难获得与精神愉悦者一样的享受。

不过可惜我们再也听不到《韶》乐了,无法体验到孔子的那种愉悦感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弘丹参考的是钱穆的《论语新解》以及傅佩荣的《人能弘道-傅佩荣谈论语》,绿窗幽梦参考的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由弘...
    弘丹阅读 551评论 0 2
  • 弘丹参考的是钱穆的《论语新解》以及傅佩荣的《人能弘道-傅佩荣谈论语》,绿窗幽梦参考的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由弘...
    弘丹阅读 983评论 0 2
  • 文|王不二 白蚁围成一圈唏嘘,脚下的泥土吱吱做响 阳光照样洒下来,不在乎此时雨的淅沥 沟壑纵横的土地上雨水溢成的城...
    旅人还有平凡阅读 303评论 0 25
  • 提醒握笔的手。 在劳动的进化论中,体力劳动渐渐坠落谷底。是时代告诉我们,现在要用笔杆拼天下,让握笔的手呼吁“我手写...
    猜度下一页阅读 564评论 1 3
  • 品茶赏月送秋风一念释然, 青山绿松迎晚霞愿卿无憾, 朝暮成痴不曾想瞬过忘川, 只剩脑中思幻与镜中红颜。
    yuan5678阅读 12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