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说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用语言交流思想,用语言传达感情,用语言增进了解。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12条也无一不指向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因此,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更是写作教学的源点。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任何新颖的素材,精巧的构思,深刻立意,都要以语言为载体。我们老师在写作教学中,往往关注的是文章语言的特点。给学生一定的范例,要求学生明确:语言要准确,简练,生动,朴素。而这种写作技巧的讲述,无疑是浅薄的。学生仅凭一节课的语言指导,并不能真正的理解学习语言对写作的重要性,也无法真正地在语言运用规范、准确、连贯的基础上,认真的锤炼自己的语言,使自己的作文语言富有表现力。
那我们老师该怎样教学生学习与运用语言呢?
第一、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杜甫有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就是告诉我们要想学好语言,必须有如饥似渴的愿望和兴趣。甚至可以说是欲望。曹禺在《语言学习杂感》一文中说:“一天我们对于语言‘着了魔,那才算是进了大门,可后才有可能登堂入室,从事语言的创造。由有兴趣学习语言,到能称心如意运用语言,使它成为艺术品,这又是进了一大步,要费更大的苦功夫。”
可见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的兴趣,是学好语言的一个诀窍。
(一)、丰富教学内容,扩大知识范围。
很多学生对文本语言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疲乏和厌倦。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情感。挖掘文本当中最有兴趣的知识点,同时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从而激发学生语言学习兴趣,满足学生期望获得更多新知识的渴求。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就是我老师要充分利用的教学环节。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文本相关的视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自然就会被调动起来,欲望也会激发出来。
(二)、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语言兴趣。
情境是语言交流的前提条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切实感受到学习语言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进行交际的能力。李吉林老师在这方面做了更多的有益尝试。如分角色朗读与表演。让学生扮演剧中的人物,真切的体验人与人语言交流的场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化抽象为直观,化刻板为生动。帮助学生寻找掌握语言学习的捷径。
(三)、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以激起学习的语言兴趣。
成功感是语言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没有任何东西比成功,更能激起学生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它能极大的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所以我们要不断的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课堂上提问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安排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较难的问题,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只要是答对了,就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有机会体验成功的感觉。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语言的内存动力。因此我们要因时、因地、因人创设多种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教学情境。
第二、培养学生语言的敏感力
一个学习语言的人,对语言要像水手对海上的风云,猎手对于鸟兽的声音那样具有灵敏的感觉。只有获得这种内心的视力,才能体会到语言的微妙,创造出经典的文字。
(一)、在比较中辨析
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能够对各种各样的词或句精确的含义,有高度敏感才能引导学生做出精妙的辨析。认清词意、区别语体、适用场合、分辨对象。这是在比较中辨析语言的基本规律。例如: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你的文稿我已看过,对其中不妥当之处,我斗胆加以斧正。大作已拜读,我有几处有一特致函垂询。 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往晒笑之余,不吝赐教。大家不妨看看这几个词语:惠存、斧正、垂询、赐教。惠存: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所以用上句不合适。斧正:敬辞,用于请人改文章,用上句也不合适。垂询:敬辞,表示别人对自已的询问,上句也不合适。赐教:敬辞,给予指教,用这句是合适的。具体用语言的敏感,能够辨别词语的细微差异,就可以写出比较贴切简明的作品。
(二)、在情感中寻味
(三)、在积累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