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异化劳动对人的影响。
1.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人与物的异化。
“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产品越多,他就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2.人与自己的生命活动相异化——人与自我的异化。
“工人同他自己的活动——一种异己的,不属于他的活动的——的关系。在这里,活动就是受动;力量就是虚弱;生殖就是去势。
工人自己的体力和智力,他个人的生命(因为,生命如果不是活动,又是什么呢?)就成为不依赖于他、不属于他,转过来反对他自身的活动。”
3.人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的异化。
(1)人是类存在物。
人需要类的生活——“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
(2)异化劳动构筑人对人剥削和压迫。
“异化劳动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生产对象,也就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类生活。”
“异化劳动把自主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活的手段。”
(3)人与人之间的对立。
“在异化劳动的条件下,每个人都按照他本身作为工人所处的那种关系和尺度来观察他人。”
“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凡是适用于人同自己的劳动,自己的劳动产品和自身的关系的东西,也都适用于人同他人,同他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的关系。”
(四)异化劳动产生的原因。
“如果说劳动产品对我来说是异己的,是作为异己的力量同我相对立,那末,它到底属于谁呢?
如果我的活动不属于我,而是一种异己的活动,被迫的活动,那末,它到底属于谁呢? ”
1.答案:
“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同自然界和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
私有财产只有发展到最后的、最高的阶段,它的这个秘密才重新显露出来,就是说,私有财产一方面是外化劳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劳动借以外化的手段,是这一外化的实现。”
2.理由:
“在私有制范围内,每个人都指望使别人产生某种新的需要,以便迫使他做出新的牺牲,以便使他处于一种新的依赖地位并且诱使他追求一种新的需要并且诱使他追求一种新的享受,从而陷入一种新的经济破产。
每个人都力图创造出一种支配他人的、异己的本质力量,以便从这里面获得他自己的利己需要的满足。”
三、对马克思此文中的“异化劳动”理论的认识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在随后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运用异化劳动观点,进一步揭示了政治统治的异化以及劳动作为人的自身否定的社会活动的异化。
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异化劳动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后果,但令人遗憾的是,在这份手稿及其他著作中,我们找不到异化劳动的具体概念。
这个遗憾反而是马克思值得我们尊敬的一个原因——他的写作环境太艰苦了,无法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贯通、完善自己思想及作品。但,哪怕是他遗留的片片残页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1.“异化劳动”能否克服?
按照马克思的理论,克服异化劳动首先要消灭私有制,同时还要消灭劳动被异化的两个前提——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分离。
马克思无缘见识公有制下的劳动状态,而我们深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无法克服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分离的状态。
无法克服的根本原因是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劳动者不可能直接决定产品分配,更不可能实现按照每个人的劳动量来公平分配;劳动者也不能在劳动中随意支配自己的劳动行为,必须服从管理者和劳动纪律的要求。
这也是我们实行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因。
要克服这两个前提至少需要达到两个条件:1.存在计量每个人有效劳动量的技术手段,使按照劳动量直接分配产品存在技术上的可能;2.劳动者的能力和自律精神完全符合劳动需要,无须制定劳动规则和纪律。
我们不敢妄言以后,但我们的确无法确定何时具备这两个条件。
2.异化劳动的负作用能降低吗?
社会是人的产品,异化劳动的负作用也集中表现在了人的身上——人与物的异化、人与自我的异化、人与人的异化。
我们优越的社会制度使降低异化劳动的负作用成为可能——“在社会主义的前提下,人的需要的丰富性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从而某种新的生产对象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人的本质力量得到新的证明,人的本质得到新的充实。”(注1)
(1)完善劳动者的权利。
劳动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群体的大多数,使劳动者享有完善的权利就是让整个社会的成员拥有了平等权利,它代表了一个社会或国家的文明程度。
(2)保障劳动者的权利。
完善劳动者的权利往往会遇到与劳动者相对的既得利益者的阻挠,如为降低成本,企业非法招募劳务派遣工替代正式工,保险公司非法招募保险代理员;为提高效益,非法延长劳动时间、加大劳动强度。
为了不使劳动者的权利成为空谈,政府必须采取措施保障弱势的劳动者。
(3)尊重劳动者是一个社会的道德基础。
劳动创造财富,是人生存的手段,道德使人自律,造就生存的规则。
尊重劳动者,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基础,鼓励人民积极的创造财富,同时避免因抢夺财富而自毁。
把尊重劳动者作为社会的道德基础,有助于形成利他的共产主义道德风尚,防止人因自私或拜物的价值观而自毁。
(4)实现劳动者的美好生活。
实现劳动者的美好生活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美好生活,也是党“十九大”的目标。
不能“一方面出现需要的精致化和满足需要的精致化,却在另一方面造成需要的牲畜般的野蛮化和彻底的、粗陋的、抽象的简单化。
对于工人来说,甚至对新鲜空气的需要也不再成为其需要。人又退回到洞穴中居住,不过这洞穴现在已被文明的污浊毒气所污染,而且他在洞穴中也是朝不保夕,仿佛注洞穴是一个每天都可能是离他而去的异己的力量,如果他付不起房租,他每天都可能被赶走。”(注2)
所以,不能让劳动者成“房奴”,让劳动者有尊严,这是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要求!
注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第223页。
注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第2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