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感的表现
如果将自尊感外话化,它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呢?
(不能孤立地观测,但当所有的成分展示在一起时,我们便可以明确地感受到自尊感的存在)
面部表情,行为举止,说话,行动的方式,这一都折射出当事人由生存而产生的喜悦心情。
具体如下:
1.直接诚实自然地谈论自己的成就与过失,因为我毫不惧怕事实。
2.在给予或接受赞许欣赏爱慕等行为时内心舒适的体验。
3.豁然接受他人的评价,欣然承认自己的错误,因为我的自尊感不系于“完美”的自我形象。
4.自己的言语行动自然地流露,它反映出我的平和,宁静的内心世界。
5.言行与我们的外貌,声音,动作的协调默契。
6.我对新思想,新经验,新生活前景开放的态度和好奇的心态。
7.我感到焦虑不安时,也不会真正感到威胁,被他们压倒,因为接受他们,应付他们,超越它们并不是可望不可及的。
8.我享受生活诙谐方面的能力,不论它来自自身或他人。
9.应付环境及挑战的灵活性,因为我相信自己的心智,而未将生活看成是灾难和失败。
10.对自己和他人武断(非挑战性)行为的舒适的认同心情。
11.在重压之下保存平和心情和尊严的能力。
12.从纯体方面上,我们可以注意到下列特征:眼睛警觉,明亮,有朝气。面部表情自然(除生病外)。肤色自然并有弹性,下巴自然回收,与体态协调,下颚宽松。双肩放松且挺直,双手优雅放松,双臂自然下垂,体态轻松,挺直,平衡,步伐坚定(但不嚣张)。
13.语言清晰,音量适中。
自尊感在活动
健康的自尊感与诸多意识紧密联系,如理性,现实感,直觉,创造性,独立性,灵活性,应付变化的能力,乐意承认(并改正)错误,善心以及合作精神。
理性
理性实践时意识的整体功能,即从具体事实中生成规律(归纳),将规律应用与具体事例中(演绎),将新知识,新信息与我们现有的知识相联。它包括开放和体验,它不是传统与公众意见的从众心理。
从本质上来说,它是探索意义,理解关系。他的尊重就是非矛盾律。即凡事不能同时,同地,即真又假,它的基础就是尊重事实。
现实感
就是尊重事实,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若不严肃地看待真与伪的区别,在应付来自生活的挑战时,没有人能信心十足。若对此麻木不仁,人们就会失去行动的能力。高度的自尊感以现实为中心。
自尊感低微的人往往会低估或高估自己的能力。而自尊感强的人则会比较现实,准确地评价自己。
直觉
人的直觉功能经常可以让人实现飞跃。
创造性
他们更多倾听和信任自我的内部信号,他们的思想较少盲从于他人的信念体系,他们更多地自足自立。比普通人更重视自己的思想和洞察力。
他们可能随手在笔记本中记下有趣的想法,花费时间思考,发展它们,并投入相当的精力努力探求它们的发展方向及前景。一句话,他们重视自己的思维果实。
自尊感低微的人往往不重视自己的思想。不是他们从未拥有闪光的有价值的想法,问题在于他们不重视这些想法,看不到他们潜在的意义,他们几乎从不将之贯彻到底。事实上他们的态度是:“如果这一想法是我独创的,它会有什么价值呢?”
独立性
独立思考是健康自尊感的必然结果
灵活性
对变化做出适时反应。人不能将自己禁锢于过去的历史之中。在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外部环境变换不定的时代,沉湎于过去本身就是不安全感,缺乏自信的产物。
应付变化的能力强
乐意承认(并改正错误)
健康自尊感的一项基本特征是强烈的现实定位,事实比信念更珍贵。
真实的意义甚于正确。如果我信任与尊重现实联系起来,那么改正错误就会比掩盖错误更能赢得人们的尊敬。
自尊感低微的人会把简单的额一句认错当作羞辱,甚至自我谴责。
善心及合作精神
受过礼遇的儿童往往会把自尊感内化,随之他也会礼待人。
与此相反,受到粗暴对待的儿童会把自卑内化,在成长过程中会以恐惧和憎怒待人。
如果我内心踏实,在我的范围内感到安全,当需要说是或不是时充满信心,那么自然我就会生发出善心。
我没有必要去害怕别人,没有必要将自己遮蔽在充满敌意的屏障后。
在自尊感强的人中,我们远比在自尊感弱的人中更易发现同情与怜悯,就像善心和合作精神一样。
哲学家艾瑞克霍夫说道:“憎恨自己的人也憎恨别人。世上的杀手,无论是实在的或虚构的,从来都没听说过曾与内在的自我相亲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