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头可用于投资都资金一直以来并不多,消费也不少(现在才慢慢控制消费,因为省下来的都会成为积累并带来利润)。但即便是数目再小的钱也要让它变为资产不能让它闲躺着,时间会抚平一切也会放大一切,这是我一直以来的观念。在投资工具选取方面,我前面几年,部分在较稳定的债券和p2p理财,少量的股票,以及大量的高波动风险的区块链虚拟币的投资上。经历了几年时间的洗礼,我清醒了不少,现在依然会在虚拟币上投资,但不会因为一时的运气就放大自己的胆量和妄念。会停下来思考周期及自己的相对位置,什么才是有价值的,什么才是长期可持续的。
之所以现在开始指数基金的定投,主要是基于下面几个原因:
1 家庭目前在固定资产等方面的负债率较高,虽然队友和我的工作短期来看比较稳定,但我们可能也快要结束自由无束的二人世界一起迎接养育下一代的责任。不再适合大量高风险投资,除了家庭的保险作为保障,还需要长期有效的经济支撑。而指数基金正是这种长期收益率高的最好诠释,我也是一个一买入就能拿得住的人。
2 虽然选择债券是更低风险的工具,但是我仍坚持股票是分享经济增长最有效的途径。《股市长线法宝》作者杰里米丁教授对200多年对美国金融市场做过统计,股票是长期投资中收益最高对资产,其次是企业债券和短期国债。而且任何债券都无法长期跑赢通胀,只有股票可以。但以自己目前的时间投入和能力来说,不具备主动选股择时的条件。
3 如上所术,我也认为大部分的基金经理也不具备跑赢指数的能力,看明星经理人,看历史业绩往往都说明不了问题。或许也是受这句话的影响: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企业投资者竟然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的专业投资者。这也是我目前选择指数这种被动投资方式的原因,不依赖于任何明星基金经理,对人的依赖性很小。且在指数的编制方法上,蕴含了优秀的公司会买得越来越多的理念。
4 还有一个好处是成本低,指数基金的费率更便宜一些。买入成本短期来看差别好像不大,但长期来看差别巨大。假设现在a方案,购买市面上一个现成的基金,该基金35%投资美国国债,65%投资标普500指数;b方案购买同样的东西,但你不购买这支现成基金,手动分别买一只债券基金和一只标普500指数。区别在于指数基金每年费率要便宜0.9%。假设在1947年分别按a,b方案投资1万美金,50年后,a方案变成108万美金,b方案变成了161.5万美金,多了差不多一半!可见长期投资中降低成本很重要。指数基金之父约翰伯格甚至把降低成本放到长期投资的第一要素。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被动投资的理论根基其实是相信市场是充分有效的,就是说假设所有的信息都反映在了股价当中,跟随市场就好。主动投资理论是基于市场不是充分有效的,总有一些信息还没反映到股价当中,挖掘它们就能给你带来超额回报,通过自己的才智和努力选股和择时,来获得比市场平均水平更高的收益。美国市场的有效性应该是全球最高的,而中国股市有自己的特点,散户居多,牛市短熊市长,长期牛市趋势还没形成。有效性不是那么好。
因此对于没有精力和技能的普通人,选择指数基金最优方式是——定投,摊低成本,熨平波动。我目前选择的方式是,在每周定投上做一定优化:在指数基金估值上,选取当前被低估的几只指数基金做定投,且在估值越低时,定投买入更多,低估时分红再投入,积累更多的份额。
对于如何计算估值的方法和股票计算估值类似:市盈率*盈利+成分股分红。
愿我们终能够实现自由。
阅读书目:《共同基金常识》约翰伯格 《指数基金定投指南》银行螺丝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