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多少零花钱合适?
我每个星期给孩子100元零花钱,孩子还是闹着要增加,我不知道该给多少合适?
孩子对钱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中学阶段,由于个人需求的增长,孩子对金钱的欲望也在增长。这个年龄阶段可能是一个人金钱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将影响一个人一生对待金钱的态度。因此,在对待孩子零花钱上,不应该很随意,应该把握一定的度。
关于孩子金钱观(财富观),古今中外都有不同的认识,做法也迥然不同。但有一些想法和做法是相似或者相近的。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家长要避免走进两个误区。
一个误区是:害怕孩子养成乱花钱的习惯,就很少给孩子零花钱,甚或一分也不给。这样让孩子远离金钱的做法,显然是掩耳盗铃之举。这样做将会引起两种结果,要么孩子饥不择食,通过其它非正规渠道获取金钱,解决需求,要么孩子退回到小学底年龄阶段,一切由父母包办,错过金钱观形成的最佳时期,与同龄人在金钱观念上滞后,进而影响孩子成人后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甚至坑影响到孩子的生活。让孩子游离在现实社会之外,无视金钱,显然存在巨大隐患。
第二个误区是:满足孩子的一切购买欲望,孩子要多少钱都无条件的满足,并天真的认为,这就是对孩子的爱。中国有一句俗语:富不过三代。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的话,大概包含这样一层意思:第一代人通过艰难的打拼,一点一滴积累的巨大财富,因为对第二代人的娇惯和肆意挥霍,使第二代人因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变成纨绔子弟,少了斗志,少了搏击的能力,各项潜能都被厚厚的尘土掩盖,沦为一个不求上进,不能忍受挫折,不能忍受艰苦,只能享受荣华富贵和奢侈糜烂的低能儿。第一代人创造的财富传到第二代人手上,不仅没有增加或者守住原有,反而减少了许多,甚至被挥霍的所剩无几了。等到第二代人把家产传到第三代人手上时,也因为第三代人变本加厉的挥霍,财富缩减的速度迅速加快,最终结果是贫困潦倒。
金钱是一头关在笼子里的猛兽,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它既可以把人性最光辉的一面激发出来,造福人类,也可以把人性最龌龊的一面无限放大,祸害社会;它既可以很随意的让一个人成功,也可以很轻易的毁掉一个人的未来。当孩子还没有能力去分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的时候,还没有能力把人性本能升华的时候,就只能看见金钱的一个面——魔鬼的一面,就只能陶醉在声色犬马之中。
据对青少年犯罪案例的研究发现,有近乎一半的青少年家庭都很富裕,其中有一部分家庭还相当富裕,家产上千万,给孩子每个星期的零花钱就达三、四百元,这一些孩子犯罪的领域多集中在吸毒、抢劫、盗窃上。
所以说,再富也不能富孩子,这是一个世界公认的法则。
世界上很多亿万富翁和政要(包括总统)的儿女,在青少年时期,他们的生活和普通人并没有两样,很普通的衣着,很大众化的饮食,象劳苦大众一样,为生计奔波,为自己喜欢的事业奋斗,走进街头人均,你无法再找到他们,因为太随意、太普通了。正是这种经历普通人经历的挫折和磨难,才使他们具有了非常优秀的品质,才有能力去掌控父辈留下的财富,并让财富不断增长,延续百年。反之,看看中国的富家子弟都是怎样生活的:代步是名车,穿戴是名牌,出入是星级酒点,行为是飞扬跋扈的,言语是粗俗无知的,心理上以寄生虫为自豪和骄傲,没有骨气,也看不起骨气,缺少诚实和善良,也看不起诚实和善良,走到那里都是吆五呵六的,惟恐天下不真鲷他父母是有钱的主,可要不了多久,就很快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不是锒铛入狱,就是一文不名。
有专家说,娇惯和溺爱孩子,其实是父母自私的行为。父母付出了,自己心安理得了,但却把孩子害苦了。在孩子各种能力和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的溺爱和娇惯,使孩子沉迷和习惯于这种溺爱和娇惯,这样就使孩子丧失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和养成。当孩子长大成人,已经习惯与家长的娇惯和溺爱的时候,家长又不能全力给予,更谈不上给予孩子一辈的溺爱和娇惯。孩子成人后,在能力和素质上与同龄人的差距,让他们在生活上,事业上极其容易成为失败者,导致孩子生活压力巨大,诱发许多问题。
对待孩子的零花钱,常见的做法是:每周或每月根据家庭收入情况,结合孩子同龄人一般花费情况,发给孩子一定数额的钱,比如农村一般一个月100元左右,城市一般一个月200元左右,一次超过20元以上的花费,可以让孩子提出申请,家长审批后追加。这样做既能让孩子学会怎样理财,又能让孩子懂得怎样对待金钱。需要强调的是,不论家庭的收入有多高,给孩子的零花钱都不应超过同地、同龄人的最高花费,更不能给孩子买名牌衣着,昂贵的手机(在中学阶段最好不要手机),甚至汽车等。
同时,让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比如勤工俭学,让孩子获得一点劳动报酬,应该是相当好的做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