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成年的我们不再需要妈妈,而是妈妈需要我们?
不得不说,在家的日子简直太舒服,太享受了。差点儿把我好不容易锻炼出来的自立能力给丧失了。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摇篮里,妈妈把我照顾得无微不至,甚至要吞噬掉我独立生活的能力。人嘛,终究要和妈妈割舍,不能一直在妈妈的庇佑下成长,否则只能成为巨婴一枚。给一个两个还想要仨,怨天怨地怨爸妈。
无疑,我提倡“父母在,不远游”这句古训的悖论。成年后就要和妈妈“断舍离”,甚至是在未成年就要锻炼这种能力。当然我指的不是断绝关系,而是经济上、生活上以及情感上的独立。记得有人的择偶标准中有一项:不找和爸妈住一起,没离开过家乡的孩子。真是个比较新颖的标准,不过细细想来,不无道理。
《安家》里面有一个做美股操盘手的男人,每天根据美国的作息来,别人睡觉时他工作,别人活动时他睡觉。同时伴随神经衰弱,睡觉时的一点点噪音都能被吵醒。这男人希望周围的一切都按照他的时间来,所以他的老婆每天在自己家都小心翼翼的,甚至是在煎中药时,拿起锅盖都是轻轻放在案上。于是乎,他在白天睡觉的时候听到隔壁小女孩在拉小提琴,他大声呼喊:“老婆!”老婆就去和邻居交涉,甚至吵了起来。在吃饭时他和老婆同框,吃完就去睡觉。在不孕不育时,老婆想法熏艾。吃、睡完全依赖老婆。作为观众,我真以为他找了一个年轻的妈!
“你又不是三岁孩子。”我们常听到这句话。没错,孩子在三岁之前认为妈妈就是我,我就是妈妈,我和妈妈是一体的。宫廷剧中常说:母凭子贵,子凭母贵。正是印证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而一直被我们忽略的是妈妈对我们的依赖。妈妈想我们、挂念我们,怕我们吃苦、怕我们受累……可是,如果一切依照妈妈们的想法,我们的一生会如何走向?是不是父辈们的粘贴复制呢?难以想象。不过,他们肯定是保守疗法。小马过河中,或许只有很少一部分家长会建议我们去试一试,蹚一蹚水深水浅。他们的建议常是随和一点,正常一点。在此,我只能理解为“随大流”。我们每个人都是鲜活的生命呀,都是独具特色的个体呀,你们不能实现的事,在我们的身上有无限的可能呀!
感谢所有的妈妈,
更感谢你们对我们的放养,
对我们独自飞翔的支持!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