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为主义心理学还很流行的时期,心理学家斯金纳(B. F. Skinner)就开始了对于鸽子迷信行为的研究。
斯金纳在此项研究中使用了“斯金纳箱”,为了研究迷信行为,食物分发器被设定为每隔 15秒落下食丸(即获得食物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与鸽子在做什么完全无关)。研究者则记录下鸽子在“斯金纳箱”中的行为。
结果,斯金纳收获了6只迷信的鸽子。
------------
8只鸽子中的6只产生了非常明显的迷信行为——
第一只鸽子形成了在箱子中逆时针转圈的条件反射,在两次投喂之间转2-3圈;
第二只反复将头撞向箱子上方的一个角落;
第三只则显现出一种上举反应,似乎把头放在一根看不见的杆下面并反复抬起它。
第四和第五只鸽子则“一起摇摆”:头部前伸,从右向左大幅度摇摆,身子也顺势移动,动作幅度过大时还会向前走几步。
第六只鸽子形成了不完整的啄击或轻触的条件反应,动作直冲地面但并不接触。
而这些行为都是在之前未曾观测到的,新出现的行为。
新行为和鸽子得到食物之间实际上毫无联系。然而鸽子自己不知道啊,它们表现得就像进行过“求食”祝祷的行为才会产生食物似的,看起来是不是有点类似人类的沐浴更衣焚香斋戒祈福求雨等祭祀行为?也就是说,鸽子们变得迷信了。
------------------------
接下来,斯金纳又更加丧病地玩弄鸽子的情感。他把那只社会摇的鸽子单独拎出来,然后把它的投食时间间隔慢慢增加到 1分钟,这次鸽子就更卖力了。到最后在两次强化间的1分钟内,这只鸽子像在表演舞蹈似的(好像一种“鸽子祈食舞”)。
实验的最后一步是消除鸽子的这种“迷信”行为,在测试箱中的强化不再出现(即不再按照上述时间间隔来进行投喂)。这时,迷信行为逐渐消退,直到完全消失。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迷信反应完全消退前,“跳舞”鸽的“祈福”次数超过了1 万次,由此说明了迷信行为是建立容易消退难,现实中的迷信行为也常常是持续一生的。
-------------
斯金纳:
“鸽子行为的依据是行为和食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虽然这种联系实际上并不存在。迷信现象的产生,就是一种其实不存在的因果关系,被错误地认为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