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听到这四个字的时候,我深以为然,我是一直觉得自己有“知识焦虑”的,没有“知识焦虑”我哪可能买那么多书,购买那么多课程。我是得到的忠实用户,目前已购买课程100+,电子书300多本,更别提报了很多的训练营等了,但目前读过的课程不足30%,电子书还有270本未读完,家里大概还有100本书。你看,多符合知识焦虑的症状啊,不听的买买买,见到推荐的好书就赶紧收藏,生怕错误一点点知识。
但是,懂一懂,“知识焦虑”这个概念什么时候种进我的脑子中的,它的来源是什么。这途径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当我们脑子中没有某种概念时,我们是感知不到这个东西的,比如说,儿童多动症这个概念,当这种病没有被“发明”出来之前,人们只会理所当然的认为儿童活泼多动是很正常的,但现在,儿童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就很容易被贴上多动的标签,然后呢,就很多人会带着孩子去寻医问诊。这个病的误诊率是多少呢,超过50%,一旦确诊为多动症,这就会进一步加深整个家庭的焦虑,再次深化儿童多动症的刻板印象,恶性循环。举这个案例在说明什么呢,一旦我们自己认为自己是“知识焦虑”的,就很有可能引发我们焦虑的情绪。
“知识焦虑”这个词我是什么时候接触到的呢,在罗胖出的一本书《我懂你的知识焦虑》,记得我还是在机场买的,原价一点折都没打。从那个时候,自己突然感觉,各大知名自媒体,就开始变着花样来讲述这个概念,不知不觉中,自己甚至会认为“知识焦虑”是正常的,是普遍存在的。由于我最近一段时间,去学习了下新媒体写作,发现新媒体写作的方式方法上,是很大程度上在利用现代人的注意力涣散、投机取巧、情感共鸣等多种人性特点,至于内容是否逻辑严谨,观点是否值得推敲反而是次要的,所以说,新媒体所鼓吹的“知识焦虑”这个词,本身就存在一定问题。
我们重新再来审视“知识焦虑”这个词,知识是一个抽象概念,而焦虑是我们的一种情绪,目前我对“知识”的概念是什么,那些为我带来行动上改变的信息,也就是说,不管我读多好的书,听多好的讲座、课程,只要我行动上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只能称之为储存在我脑海中的信息。从这个角度上讲,”知识“哪能跟”焦虑“结合在一起,应该和渴望、或者饥渴这些结合,顶多能称之为信息焦虑。
我们再看看“焦虑”这个情绪,焦虑呢,是人类几十万年进化存留下来的情绪,因为远古时代,由于食物匮乏,猛兽出没、生存条件恶劣等各种因素限制,必须为活着提前做准备,在这种前提下,焦虑的基因传递了下来,不会焦虑的人类早已被淘汰。但进入现在这个时代,特别是生活中我们这个和平的国度,基本上只要人能干,就不存在饿死的风险,那么,”焦虑“这个词又该怎么重新定义呢。
之前读到的一句话,叫“焦虑带来天启”,一直不是很懂,突然有一天,我把“焦虑”替换成“危机感”,一下子就畅通了。我们小学的时候就学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我们处于生存期的时候,我们的本能就会提醒我们必须不断上进,才会脱离当下的情景;当我们处于一个很舒适的环境中时,我们作为人生存的本能,就会提醒我们居安思危,避免危机来临的时候慌乱无章。
从这个角度看,知识本身并不会带来价值,而是与此产生的行动才会生产价值;焦虑本身也不过只是一种情绪,而之后产生的行动是迎难向上还是逃避现实才会产生影响。一切都是你的行动引发的后果,但影响行动的又是你脑子里是否清晰的概念。
那么,“知识焦虑”这个词明显是个伪概念,顶多称之为“信息焦虑”,人类在远古时候,必须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丧命,所以人类才会对信息那么渴望。但现在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信息”的过度渴望又会变成了我们的弱点。
那么,怎么克服这所谓的“知识焦虑”呢,很简单,学习“正确的知识”,那些能为你带来行动上的信息。因为“人至践则无敌”,你都无敌了,还会有什么知识焦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