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网都在庆贺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工程(含墨脱水电站)开工。这个工程,是中国面向 21 世纪极具战略雄心的世纪工程。其总投资 1.2 万亿元、装机 7000-8100 万千瓦、年发电量约 3000 亿千瓦时,相当于 3 个三峡工程 。作为一个生于疆长于疆的人来说,家乡的每一次机遇和挑战,都是铭记于心的牵挂。
工程于今日开工,从国家战略高度看,前几年网络一直倡导的“红旗渠”工程,与之相比,真是“燕雀焉知鸿鹄之志”。思考一天,工程对新疆及长远规划的影响,个人综合分析如下:
1.破解新疆工业化缺水缺电的瓶颈
工程建成后:将形成“藏水入疆”一体化通道:利用墨脱水电站充沛绿电驱动巨型泵站,把雅鲁藏布江干支流水抬升至青藏高原脊背,再经黄河上游河西走廊输水网络自流进入新疆。3000亿千瓦时绿电→每年可抽水100亿立方米翻越青藏高原→通过河西走廊自流输疆,一举破解新疆“工业用水天花板”,使南疆塔里木、吐哈、准东三大工业走廊具备永续发展权。
电站夜间低谷电力驱动“藏水入疆”多级泵站,首期即可为新疆年调水 100 亿立方米,相当于塔里木河干流年径流量的 1.5 倍,南疆居民自来水入户率将提前达到 100%,且水质硬度下降 40%。
新增水量可开垦 6600 万亩绿洲,按每亩国家一次性补贴 1500 元、后续每年净收益 1200 元计算,每户承包地农民可一次性获得1—3 万元补贴,并每年再得 2000—5000 元持续收益。
2.构建国家水网战略支点
工程将打通青藏高原—河西走廊—南疆“第二阶梯”水网,形成可由国家统一调度的战略水源。以墨脱电站充沛抽水电力为支点,国家同步启动“藏水入疆”工程:利用夜间低谷电价抽水翻越青藏高原,经黄河上游—河西走廊—南疆塔里木盆地自流输水。
3.释放地缘战略红利
以调节径流、旱季补水的方式,为下游国家(印度、孟加拉)提供防洪、灌溉正外部性,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同时,掌握水闸主动权形成对等制衡,使南亚次大陆在跨境水资源议题上再难单方面要挟 。
4.不可逆地改写南疆地缘经济版图
调水线路与特高压、5G、高等级公路同步建设,使和田—若羌—罗布泊—哈密形成 2500 公里“水电路信”四线并行的新工业走廊,南疆第一次具备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的物流与要素条件。
新增 100 亿立方米水源相当于再造 1.5 个塔里木河干流,可支撑 1000 万亩高效节水灌区,直接带动 200 万农牧民转产就业。
5.锁定中国向西开放的长期能源—水资源定价权
新疆电解铝、多晶硅、云数据中心等高耗水高耗电项目可全部切换至“零碳”模式,单位GDP碳排放下降50%以上。
新疆由此成为“西南水电—西北风光—中亚市场”能量转换枢纽,对中亚、南亚6亿人口市场的辐射半径缩短1000公里,带动边境贸易额年均新增1000亿元以上。
未来 30 年,中国—中亚—南亚能源通道的任何布局,都必须以“雅江—新疆”水电—调水组合为基准进行成本核算;新疆因此获得对中亚可再生能源、矿产资源的“影子定价权”。
6.增强命运共同体意识——边疆长治久安
国家把“雅江水电援建”纳入第七轮援藏援疆整体部署:工程通过高等级公路网、川藏铁路、特高压和调水隧洞,把墨脱—和田—喀什—伊犁一线变成“平时经济动脉、急时国防备份”,形成中国与南亚次大陆之间的战略缓冲带。
7.制度-金融窗口
国家拟设“雅江水电—新疆绿证”跨省交易试点,新疆可率先建立全国最大的省级碳汇交易所,掌握未来碳定价规则话语权。
站在孔雀河河岸,看花红柳绿,我忽然懂了:这条即将被驯服的雅鲁藏布江像一条银色的巨龙,从世界屋脊俯冲而下,却在墨脱被人类轻轻挽住缰绳——于是,它不再只是咆哮的洪荒之力,而成了点亮万家灯火、滋养绿洲良田、连接雪域与戈壁的温柔脉搏。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大国工程,不过是把山川的壮阔写进百姓的炊烟,把星辰的浩瀚藏进孩子的课本。
江水依旧奔腾,却从此带着新疆麦浪的清香、喀什老城的笑声、还有塔里木河两岸重新挺起的胡杨——一路奔向更远的远方。
向每一滴被驯服的水、每一度被点亮的电、每一个被改变命运的家庭,致以最深的敬意。何其有幸,生于华夏,见证百年,愿山河无恙,祝福祖国繁荣昌盛!(数据来源于kimi)
2025年7月21日·有感而发
随笔/恒之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