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一切的教育》这个书名时,心想,这不正是我目前最需要读的一本书吗?作为一个12岁孩子妈妈的我,近日来明显感觉到孩子的叛逆。比如,让她赶紧写作业时,她偏磨磨蹭蹭的半天不动笔,晚上写到三更半夜,说她呢,她又嫌我烦,她说自己的作业自己有数。
有次我实在生气,就多说了几句,结果给她惹哭了,她边哭边说:“你就知道说我,一点都不了解我。”自己的孩子,能不了解吗?可是又了解什么呢?瞬间有种无力感,我也很想与孩子搞好亲子关系,与孩子成为朋友,可到头来事与愿违,还好我遇见了《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一切的教育》这本书。
《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一切的教育》作者临界冰,是简书的签约作者、国家心理咨询师,ACI注册国际心理咨询师,亚太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HMI认证催眠师,中国积极心理学指导师,也是一位精进在心灵成长路上的母亲。
整本书共有28个章节,由理解孩子、更新认知、跨越障碍、学会爱、亲子互动等五个部分组成。作者临界冰运用心理学的观点通过对一个个真实鲜活案例的拆解分析,导出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告诉我们作为父母在建立良性亲子关系中,要放下批判,学会共情,学会倾听,不要成为孩子精神世界里的陌生人。
理解孩子:粗心大意,也不一定是坏事情
一些孩子在考试时,难的都做对了,而简单的却做错扣分了。还有的同学,做判断对错题,上面要求正确的写上T,错误的写上F,结果孩子做题时却都写成对的√,错的打X。
这些书中提到的真实案例,是不是曾发生在你孩子的身上呢?我家孩子也有过类似的问题,相信许多孩子都有,很多家长都认为这是孩子粗心大意,不认真读题、做题等。
而这本书里的心理学观点却给出另一个解释,粗心的人更注重宏观,性格会更偏向乐观豁达,所以更愿意接受新的机会和挑战。
相比之下,细心的人,比较注重细节,性格方面更内向谨慎,会更苛求完美,所以在人生关键选择时刻会趋于保守。按照性格决定命运的理论,粗心的人会较细心的人运气好一点。
更新认知:低质量的陪伴是一种伤害
陪伴不只是陪着,比如有的孩子在写作业,而家长在旁边玩手机,时不时吼一声,你磨蹭啥呢,赶紧写作业。孩子梢有反抗,马上要开启唠叨模式,你看那谁谁谁……
家长带孩子出去玩,让孩子独自一个人玩耍,而家长呢却在一旁玩手机,偶尔看看孩子是不是在自己的视线内……
显然,这些都不是真正的陪伴,甚至是无效的陪伴,低质量的陪伴,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一切的教育》却告诉我们,与孩子在一起,哪怕只是眼神交流,或与孩子简单的几句对话,或是和孩子玩耍片刻,都会让孩子感受到母亲的关注,这会给孩子内心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和安全感。父母的参与度,其实就是对孩子的接纳和尊重度是爱孩子的最高体现。
学会爱,别让孩子成为棍棒之下的施暴者
报纸上曾报道过这样一个案例,沈阳一个13岁的女孩,在一个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中获得冠军,而这一佳绩居然是她的父亲在三年时间里抽女儿400个耳光得来的,这仿佛是一个成功的“不打不成才”的例子。
可是,一个平均两三天要挨一记耳光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她会成为怎样的人呢?皮肤上的痕迹可以很快消失,但留在心理上的创伤能消退吗?《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一切的教育》书中对这一案例给予解读:“女孩子要长大,她将不只是一个“弹钢琴的人”,她还会是一个妻子,一个母亲,还有更多的角色,作为更多角色,她会怎么去面对呢?用一个单一的成就去赌孩子人格健全与一生的幸福是否值得。”
蒙台梭利博士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上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
亲子互动:改变拖延的最小行动
心理学家总结出生活中常见的拖延症大致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恐惧型拖延症。著有《拖延心理学》的美国资深咨询师简•博克认为“拖延的毛病,即非恶心,也非品行总是,而是由恐惧引起的一种心理综合症。
第二种类型,无所适从型拖延症。一个孩子不了解他的角色和做事的目的,他就会倾向于不想做,但孩子又很难抗拒家长的意志,拒绝家长的安排,所以只退而求其次人——拖延。
第三种类型,及时行乐型拖延症。当本来有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都被家长所代劳的时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又有什么担心的呢?时间观念又算得了什么?
第四种类型,生理型拖延症。上海华师大心理咨询中心的专家陈默认为,拖延有可能是天生的,“一部分动作慢的孩子可能存在先天性的神经协调缺陷。”
改变拖延的最小行动
如何克服拖延的毛病,是我们每个人在成功路上的必修课,而从小帮助孩子改变拖延的习惯,是我们每个家长的责任。
学会做待办事件清单:在每天的待办清单中,选出三件最重要的事,来优先完成,一次不要给自己列超过三件事情。可以选一件容易完成的事情、应该是和未来计划有关的、做一件今天必须完成的事情。
写下公开承诺:公开的承诺,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在公众舆论的压力之下,计划得以实施成功的概率会大大提升,而且有明确时间,明确地点的实施计划,会打消“没时间”的借口,预先设定一个实施意向,计划好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事,给自己一个约定,每天固定的时间,做一件对自己有益的事情。
量化行动成果:对待拖延孩子可以采取下面方法,用一张白纸记录每天上学出门的时间。可以设计一个图表,横坐标代表日期,竖坐标代表孩子出门的时间,如果孩子出门早,就用红色的笑脸标记,出门晚就用蓝色的哭脸标题,这样一周下来,把标记连起来,就很清楚看到孩子的表现。
战胜拖延,培养良好的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每天一点一滴的积累,一步一步的践行才能实现最终的目标,但是一切,都要从踏出的第一步开始。
看完这本书,收益良多,我想在日后的生活与家庭教育中,我会尝试学着去理解孩子,学会爱孩子,每天坚持高质量的陪伴,与孩子一起慢慢改掉拖延的毛病,与孩子一起成长,做孩子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