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虎皮青椒太辣了,没法吃...”。
“这白菜也是的,都没有多少叶子...”
“这鱼太肥了,我喜欢吃瘦的...”
。。。。。。
又是中午吃饭时,又是一次美食品论大会!
在座的小伙伴们都是美食评论家,挑饭菜的毛病,那是手到擒来,熟稔无比。
我就不行了。。。。。。我觉得都好吃,哈哈哈。
多次之后,聪明的小伙伴们已经总结出来了:“别问小邓,他肯定说好吃”
“嗯。。。虽然我觉得都好吃,但是,你们可以问我味道啊,我会说,这个是麻辣味,这个酸辣味,这个是甜的。。。”我还是想辩解一下。
“我们问好不好吃就是想有个参考啊。”
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
我内心的逻辑被打败了,不是具体味道才是参考吗,怎么用别人的好不好吃的感觉,来作为自己的参考。每个人的感觉不是不同吗?别人觉得好吃,自己未必觉得好吃啊。
内心戏的丰富,并没有表现出来。
因为在评论饭菜这件事上,如果要分成正反两个阵营,那我可就惨了,正方阵营里,就我孤零零一个,一不小心,就成了公敌!
我是真觉得都还吃吗?
是的,我的感觉上就是觉得都好吃。
但这并不是我天生味觉奇特,只是近一年来慢慢变成这样的。
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大概在一年以前,我读到了李笑来老师的文章“最应该戒掉的恶习----抱怨”。
从此以后,我开始审视自己生活中的抱怨,慢慢的,我的抱怨越来越少。
虽然生活中的抱怨并没有完全消失,但仅在吃饭这回事上,我已经基本做到了不抱怨。
这个时候,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我开始能够品味到不同的饭菜味道的五彩冰纷,真是环肥燕瘦,各有千秋。
辣也不再那么单调,有温柔如风的辣,有热情似火的辣;有我见犹怜的酸辣,也有婉转陶醉的麻辣。。。
同样的菜,每次都会各有惊喜,这一次爽脆可口,下一次可能嚼劲十足;这一次温润如玉,下一次可能清风徐徐。
于是,我也成了每次尝试新菜品的第一人,自甘成了大家的小白鼠,当然我的结论大家总是不信的,因为我的结论基本都是----好吃!
其实,饭菜还是那个饭菜,他的味道千重,我们能尝到的味道,都是我们想尝到的。
你想觉得他不好吃,那么你就会感觉到各种糟点,你想觉得他好吃,那么你就能尝到百般风味。
品食就和看人一样,人是同一个人,仇人眼里是混蛋,情人眼里出西施。
你想挑一个人的毛病,轻而易举,你想看到他的优点,也是覆手之间。
一念之差,两个世界!
##我是什么都不懂的猫,简称不懂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