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特别专注的时候,脑子总会跳出一件自己曾经做过,现在觉得十分羞愧的事情,总是不断重复,严重时候会让人抓狂。这主要原因是人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否定自己的过程。有种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倘若你不属于前面说的“每个人”的范围,那可要小心了,要不从成长到现在一点反思和进步都没有,或者你一直是个完人。
一直在脑海翻腾的是一件在高中时候关于借钱的事情。他是我小学同桌,长得很白,那时候我们都喜欢历史,正好看到齐恒公故事,有感而发便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公子小白。一直叫到高中,他身上的文人气质比我还严重,便去读文科,他班正好我隔壁。每当周末,村里的一位开三轮摩托的女师傅会来接我们几个同村的同学回去。长久以来,那辆些许破旧的摩托发出声音像一直在咳嗽的病人,搞不清是大病还是小病,也找到了身残志坚这个成语的用处。终于,一次开到浮山大桥的时候,车坏了,突然有种释然的感觉,不知道是车解脱了,还是我们解脱了。这时候离村不算远,专车就这一辆,剩下的路就只能走回去。小白不愿意就这样回去,想邀我去镇上走一圈,我还是选择回家。去镇上和回家有段同行路程,他突然问我有没有钱,想借两百块钱染个发。我拒绝了,并且借口说染发影响不好,甚至无耻的劝说他放弃染发的想法。这是十年前的事情,那时候在落后的山村,染发在老一辈眼里一直被视为洪水猛兽,混黑会的标志。而我每次仔细回想这个事情的时候,认真剖析,我当时的内心真实的想法是舍不得借钱,才看似为他着想说染发不好理由。每次想到这层,我为自己的小气感到羞愧,不帮助他,还洋装圣人说了那么个理由,简直可恶至极。
在后来几年的某个时候自我觉醒想到这个事情,再有人借钱,便立下规矩,要么不借,要么借了绝对不催。情大于钱,这时候的几百块、几千块对于我们这些穷书生来说,在将来不算什么。不过,借钱给好友有时候也要承担些许的心理负担,本来经常联系,嘘寒问暖,喝茶捏脚。借钱,都不好意找他们聊天,生怕他们误会我是要钱。以己及人,每次请别人帮忙时候,不也有这样的心理嘛?赞一下别人朋友圈、随便问候一句,这时候的举动似乎都不单纯了。朋友是用来做什么的?就是拿来用的,有来有往才能产生深厚的感情。希望下次大家都没有心理负担,我这家大业大的,不在乎你什么时候还,注意,只是不在乎什么时间还喔,哈哈。
也有交情不是太深的人借钱,在定下这个原则后,在被问有没有钱的时候,我就直接回复简单的两个字:“不借!”。太过直接,有时候对方都楞住了,场面极其尴尬,对方故意岔开问题说只是问我有没有钱而已,两个人都有些不好意思。再后来,我还是用不找借口的委婉方式表达。
借钱从古至今都是人际交往的难题,追究其难根源,仅大家都是在财富自由的路上。好血淋淋的现实。我至今难以想象首付借钱的感觉。人都是在不断成长,反思过去,走向未来,写完这篇“洗白”文章,我估计度化这个执念了。结尾俸上卢苏伟的名句:
我已经原谅了从前的自己,就像谅解了一个野心勃勃的傻逼,体恤了一个笨手笨脚的勇士,释怀了一个难以启齿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