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在家校共创的体验活动中提到“熟悉的陌生人”的概念,真实的感受:我们身边的关系有很多都是熟悉的陌生人,包括你身边的同事,你以为你熟悉的朋友。你认为你真的了解他,但是或许你了解的只是他的表面,包括他的性别,年龄,职业;或者是他愿意对你公开的部分。尤其涉及到内在的因素:性格,喜好,兴趣等,如果不是对方愿意向你开放,或许你永远只能站在远处看着似曾相识的他/她。调转镜头看看自己,我们自己也经常成为别人心中的“熟悉的陌生人”,因为我们经常把自己包裹得太紧,而让别人不能够看到一个真实的自己。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约瑟夫•勒夫特和哈林顿•英格拉姆提出“约哈利窗理论“,用四个窗户来代表自我与公众沟通关系的动态变化:
开放区:代表所有自己知道,他人也知道的信息。
盲目区:代表关于自我的他人知道而自己不知道的信息。
隐秘区:代表自己知道而他人不知道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是知识性的、经验性的,甚至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未知区:代表自己不知道,他人也不知道的信息。是关于潜意识和潜在需要的。
这四个区域是动态变化的,我们可以通过内、外部的努力改变约哈利窗四个区域的分布。当我们公开的、隐私的事实放大了,那么我们的盲点和隐藏潜能相对就变小了。而盲点隐私正是制约和影响我们潜能发挥的根本性因素。
仔细去观察身边的世界,哪些能够取得更大成就的人,往往是对外界开放越大的人,通俗称:公知或公众人物。所以才会有八卦对这些人穷追猛打,揭短曝私。在组织中,越开放,成员越相互了解,“熟悉的陌生人“越少,组织稳定性就越强,组织文化的凝聚和向心力同样越强。从这个角度,组织应当营造一个积极开放的环境,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让彼此的开放区越来越大,盲区和隐私越来越少。
众筹组织应当是开放组织的典范。要促进最终的用钱投票,需要经历一个慢养项目的过程,在慢养项目中,更多的不是梳理项目,而是整理人,让别人真正了解众筹的发起人,了解他/她的性格、所从事的事业、目标、格局、胸怀、理想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到应该吸引的人,让组织得以稳定的拓展。
如何帮助组织成员快速融合,超越“熟悉的陌生人“,U的对话漫步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工具。创造一个场域空间,让组织成员两两漫步,相互对话。在20分钟的时间里,向对方介绍一个完整的自己,尽可能的公开你自己。场域的力量是神奇的,当你身边有个真诚的听众,你会愿意坦诚的诉说;反之,你越是坦诚的诉说,你越容易收获一个真诚的听众。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将心比心“,便是用开放和真诚去对待开放与真诚。而如果你真的愿意尝试用U的工具来开展沟通和对话,随U下潜,便更加容易探触到内在的潜意识的部分,便更容易生发出直觉的力量,帮助你和伙伴看到组织的未来,并凝结成一致向上的推力,导向未来。
一切的创变,都源于自我超越和关系超越的基础,用爱与光明的力量去迎接这个超越,你的明天,便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