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体裁在现今的电影行业拥有巨大的市场,而观众的主体无疑是和主角们处在同一年龄层的“小鲜肉”们。他们会试图在故事中寻找自己的影子,电影如果能够引起共鸣,那它能称得上是成功的。
青春里有什么?大概都是情窦初开与梦想,一贯的搭配应该是小清新风格。若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就出现了堕胎、自杀、撕逼等苦闷、忧愁甚至灰暗的情节。可我们这并不是说这些少年人的常态,过多的夸饰甚至显得做作和无病呻吟。
《二十》也采用了“青春”这一主题,但它既没有小清新,也没有淡淡的忧伤。你绝对想不到,它竟然昂首挺胸,“猥琐”地开场了。
故事以京载、东宇、治浩三个20岁的男生为主角。从他们选择哪条路可以看得出,他们代表了三种青春的状态。
治浩,两条路都不选,要选回头路。我将其定义为青春的“迷茫”。因为迷茫,所以后退,而主动放弃选择权。
治浩,他不懂爱情。20岁,男生和女生该来一场纯纯的恋爱,是在校园里的“单车恋人”,对爱情充满期待,甚至将其奉为神圣……可是,治浩,对班上的漂亮女生素敏,反手就是一次微笑的“袭胸”——不禁让人大呼:“卧槽,变态啊!”结果,他们在一起了。
以后的几年,治浩跟素敏说过无数次分手,而素敏总是隐忍不放。女生的心思很好猜,不过是留恋不舍,真爱胜过了自尊。治浩也顺势优柔寡断,两人勉勉强强保留住对方的称号。可是,治浩最终出轨了,和另一个吸引他的恩惠上了床。
看到此处,真的不得不把金宇彬先放到一边,大骂治浩“渣男”了。
从对感情的执着来看,可以说素敏是“理想女”,恩惠是“现实女”。治浩被恩惠戴“绿帽子”后,除了有为素敏扬眉吐气之感,也意识到治浩真真正正爱上了一个人——他对恩惠算得上是没有底线的包容。
从素敏开始,是20岁的男生一般的模样。20岁,谁敢说自己懂爱情?谈个恋爱就是谈爱情了?20岁的女生也许对感情更加敏感、成熟,但20岁的男生的标准大多数就是“漂亮”和“性”。片中多次提到“做爱”、“避孕套”、“自卫”诸如此类的词,虽然直白地让人措手不及,但不可否认它原生态地展现了男性角度的青春期。
那是一种生理上不可阻挡的冲动和渴望,本不必忌讳,现实却羞于表达。影片选取“性”来展现青春,惊人的“猥琐”也惊人的坦诚。
治浩对素敏应该从有“和大家的女神交往”了的虚荣心,到长久相处自然而生的怜悯,应该也有对性的渴望。他渣而不渣,出轨却在交往以来都没有碰过素敏。
治浩,他还没有理想。因为没有理想,所以没有动力,终日游手好闲。理想是最难得到的东西之一,人心哪里能那么容易因一瞬间的触动去坚持一辈子来奋斗?就连那个看起来能够指挥整个片场的导演都想活得游手好闲:“导演别做,太累;模特别做,太累;做生意别做,太累……生计都太累了。去做财阀吧,或者随便找个女演员交往,还能分手,多自由!导演看似自由指挥,‘卡’一声就行了,其实还是被呼来喝去。”可能现实是能把人变成这样吧。
京载就完全不一样了,选择果决,元气满满,代表着“憧憬”。对爱情憧憬,对珍珠一见倾心,默默付出,默默守护。明明知道她有男朋友,却控制不住自己因她的一颦一笑而成了傻子。我似乎有些预感到京载这段还未来得及发芽的爱情会惨烈地早夭——他把珍珠奉为天坛上的女神,却不想她竟是凡尘被人过街喊打的“小三”。他看似和治浩不同,一心一意得让旁观者开始期待传统中幻想美好的恋爱,但不料结局竟和治浩的惨烈不相上下。
到这里,你不得不承认,这部影片绝不是展现青春的美好这么简单。现实,已经在青春里开始。
东宇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挣扎”——又是不厌其烦地把梦想与现实做成矛盾。他成为了复读的高三考生,还带着一个成为漫画家的梦想。无奈家庭总有负担,可他应该会冲破层层阻碍实现梦想吧,他不是充满希望的少年吗?也并不是这样的结果,他居然“背叛”了他的梦想,放弃高考,成了公司社员。是否会瞬间涌上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可东宇不是在做出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做的选择吗?
我更在意的是东宇对于这件事的反应。有趣的是,他并没有痛苦或麻木,他说:“漫画 还可以画嘛,又不用经过国家的允许。”可以说,他的这句话一瞬间把所有预备的哭天抢地都变成了可笑。对啊,成为了公司社员就不能喜欢漫画了吗?漫画只有漫画家才能画吗?
梦想与现实的矛盾原来可以如此轻描淡写! 原来是我们自己,把困难放大到无法逾越。
京载、东宇、治浩三人的故事告诉我们,没人能保证恋爱会成功,梦想会实现,所有的青春都必将经历迷茫、心痛、喜悦、懊悔的种种。我们可以很现实,也可以很乐观,因为“我们犯了很多错误,但是有充分的时间从错误的路上重新出发,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最好时光。不管是山的这头,还是山的那头,我们都不怕,因为我们都还很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