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景:在混乱中建立一种美的秩序。
3种取景方法
1、数字取景法(平面、二维的角度)
a三分法(横竖两种)
横——把画面按水平线切成三等分,适合山川、湖泊等自然风景(这会给人一种稳定、平衡的美感,而不是无序的杂乱感。)
竖——可以把人、物放在三分线的位置上(它给人一种愉快的宽松感)
三分法的综合运用——九宫格(横的三分+竖的三分)如果我们拍摄的主体,能放在中间的4个点上,也能让人感到很舒服。
b对称法(是一种力量的均衡、视觉上的完美无缺)
左右对称(特别适合大气的建筑,比如故宫)
上下对称——比如倒影(需要把手机放到地面上去取景,手机垂直于地平线,并且可以把手机上下反过来,让镜头更靠近地面,变得更低),除了河流和水池,建筑物地面的反光、下过雨后的路面积水也能产生上下对称。
这两种方法,都是帮助我们建立一种稳定的、美的秩序感。因为,水平或垂直的线条,天然就具有一种美感。
2、取景引导法(引导观赏者视线——请看向这边)——凸显拍摄者表达的核心内容(立体、三维的角度)
a搭画框(是中国的古典园林特别爱用的)窗户、门是最常见的画框,在旅游景点的时候,可以找到更多样的画框。通过仰视的视角也能找到平凡建筑中的框。
b找纵深——给人一种延伸感(最常见的就是道路)你很容易就顺着道路所汇聚的线条看过去,视线变得集中,而不会在画面的其他地方游移,同时还会给人以空间感。
3、意蕴取景法——通过赋予观赏者一种空间的想象和延伸来建立更高阶的美感(照片主题的艺术原理)
a留白(除了你拍摄的主体,多给画面留一些空白部分,比如干净简洁的、颜色单一的天空、湖面、墙面和地面等)拍局部的手法让人有一种新鲜和陌生感,因为我们肉眼很少这样看世界。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拍自己喜欢的小物件。
b动静对比,生动跳脱的画面感就出来了,在动与静中,有一种平衡的张力,让人感到舒服。
IPPA(iPhone Photagraphy Awards,苹果手机摄影大赛)
二、光影和色彩——在对比中取得美感
1、光是画的灵魂——刘半农,光影的本质是明暗对比
a主体与环境的对比,会给人一种舞台的感觉,画面中的主体是主角,被舞台上的追光灯所照亮
b逆光剪影(逆光,当我们欣赏朝阳、夕阳或强光源的时候,我们和光源相对,就是逆光),在这种时刻,最好的方法是拍人物的剪影,但要注意把人物放在一个合适的构图位置,比如三分线或中轴。
拍照时考虑画面人物的姿势和视线方向,从而达到视觉上的平衡。(因为人物是看向右方的,所以右方得多一点来达到平衡)
c寻找几何式的明暗对比
转变你的视角,用抽象、整体的眼光去替代以前具象、细节的眼光,带着几何、光影、色块的意识去发现和创造
d光影的妙用,比如拍影子,比如用光影制作画框
2、颜色
a整体的大色块,均匀而无杂色的纯色大色块能够有效舒缓我们的视觉神经,而这种色块之间的对比给人一种特别跳眼又舒服的观感,强调颜色的整体感和秩序感。
b跳出环境的小色点,强调颜色跳脱出环境的冲击感。
冷暖色调的对比,大自然一般都是偏蓝色、绿色冷调的颜色,所以如果是红色、黄色的暖调色,很容易跳出来(这时候,你就要想想穿什么衣服来与环境做出对比啦)
3、调整曝光度
培养审美(香港摄影大家何藩先生的作品),一个摄影师的成熟不仅仅是技法上的成熟,更应该是思想上的成熟
三、姿势和陌生感
1、姿势(多鼓励,多让镜头前的ta放松)
a背影杀,背影强调的是一种氛围,将人物融于整体环境中,也可以适当微微向左右两边转转,抬抬头,还可以坐着拍,单人、多人都可以拍背影,而且多人往往可以营造画面的故事性。
b侧脸杀
c不看镜头的走路(从侧面拍)
d创造你的专属姿势
e如果我真的不会摆姿势怎么办?还可以走远一点,把人变得很小,拍壮观的远景,产生强烈的大小对比。
2、陌生感,艺术的手法就是将生活“陌生化”
a整体VS局部(特写局部,可以拍出陌生感),从整体到局部,从具象到抽象,从全景到特写
b常规视角VS新鲜视角(仰视、俯视),把照片旋转180度,让影子成为画面的主角,积水中的建筑或人
四、后期(Snapseed App——手机界的Photoshop)
后期是为了更好的还原人的视觉效果
修图4步走
Part 1 构图(四个基本的后期构图功能,可以使用多个或一两个)
a旋转(可以调整镜像以及旋转来控制地平线,让画面横平竖直)
b透视(可以调整画面横平竖直,可以自动填充空白区域,无需裁剪边缘即可调整透视变形)有时,我们取全景时很容易把手机倾斜,这时候得到的线条就会相对变形,那么我们就可以使用透视功能
c裁剪(通过选择框选出想要的图片部分进行裁剪,也可按比例进行裁剪,二次构图,减去杂物,突出主体或者重构主题)一般选用1:1, 3:2, 4:3, 16:9这几种黄金比例的框,而不是自由裁剪,自由裁剪很容易破坏画面比例,把多余的元素去掉,让画面集中于你要拍摄的人、物或景,集中于三分线或中轴线上,突出你的主题
d展开(增加画面空间,二次构图)拉着画框上方的白色横条向上移动,就能整体增加画面上的空间,并且软件会自动帮忙填色。
Part 2 光色
a修复(类似于ps中的污点修复,利用这一工具可以快速移去照片中的污点和不理想部分)在环境乱、人多的时候,去掉画面多余的元素就可以使用修复
b调整图片(整个照片的光线有点暗,可提高亮度;想让明暗对比更强烈,提高对比度;颜色不够鲜艳,提高饱和度;为了让细节更丰富,提高氛围;想让画面更温暖,提高暖色调;想让暗部细节更丰富,降低阴影)一般风景照,都会提高对比度、饱和度和亮度。
c突出细节(对图片进行细节处理,让画面更加细腻,线头更加明晰)结构:增加细节,突出显示照片中对象的纹理而不影响边缘;锐化:增加细节锐度。
d晕影(明暗明显,突出主体;逆光拍摄,剪影效果;添加暗角,营造气氛)点按蓝点并将其拖动到整图中主要突出部分,使用双指张合扩展或限制晕影的中心大小。
Part 3 进阶功能
a画笔(调整画面某一个小地方的效果,相当于调整图片的缩小版,可以有选择性的改变照片的局部效果,通过放大或缩小图片可更改画笔大小,然后选择加光减光功能)
b局部(可调整局部亮度、对比度、饱和度和结构)和画笔很像,区别在于画笔更偏向于手指的自由操作,而局部有一定范围
c历史记录(在做完所有的修整之后,可以查看具体做了哪些步骤的修整,查看修改内容,会把你操作过的步骤全部显示出来,从而再次修改)
Part 4 从0到1来修图
a选基本滤镜
b调局部光色
c调明暗比例
d重新取景
五、朋友圈——印象管理的重要平台
1、玩转九宫格(一幅照片很难表达创作者的所有感觉,因此,训练有素的摄影师常通过多幅照片来集中体现他们的想法)
表达统一的主题有三种方法(组图的主题是什么?从视觉上是怎么表现主题的?从内容上是怎么表现主题的?)
a统一的色调(暖色调、冷色调、黑白)
b统一的元素(线条、几何图形、光影)
c统一的线索(一次展览、一次旅行、一组植物、动物,你和ta的故事)
好的照片,除了视觉上好看,还要能给观看者一些启发,让他们感受到有触动、有故事、有意义。
照片排版
首先不建议9张图全是单一的人物照,这样会让人产生视觉疲劳,人景结合的组图排版可以让人有种低调、神秘,不刻意的优雅
a人景交错排版
b中心点排版(只 在最中间的位置放上人物照,可以营造出一种人物被景色包围的感觉)
c对角线排版(可以形成视觉上的活泼和跳脱感)
配文(文字尽量简洁,不啰嗦;图文要有相关性,不扯远;想象一下当时拍这组照片的心情,可偏诗意一点;实在想不出来,可以不配文)
小细节
a顶出天际(尽量不要把主体的顶部顶到画面的最上方)
b人离画面底部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