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作为一种强类型、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具有良好的健壮性和稳定性。但是,程序在开发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各种潜在的问题和风险。为了保证Java程序的健壮性和稳定性,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实施。
一、异常处理
异常处理的原则:
1、函数内容如果抛出需要检测的异常,那么函数上必须要声明。
2、如果调用到了声明异常的函数,要么tryc atch要么throws。
3、什么时候catch,什么时候throws 呢?
这种异常情况目前本身就有处理的能力或者容错的能力,或者说本身就是自己的业务,就用catch。
实在解决不了,用throws告诉调用者,让上层调用者解决。
4、一个功能如果抛出了多个异常,那么调用时,必须有对应多个catch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常见的异常有哪些呢?
1.程序控制流异常:当程序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非预期情况时,需要进行异常处理。例如,除以零、访问无效的数组元素、调用不存在的方法等。
2.边界条件异常:在程序设计时,需要考虑各种边界条件,如输入参数范围、文件边界、数据库查询结果等。当程序遇到边界条件时,应进行异常处理,以保证程序的稳定运行。
3.错误处理:当程序执行过程中发生错误,如文件操作失败、网络连接中断、数据库连接失败等,需要进行异常处理,以避免程序崩溃或产生不正确的结果。
4.并发异常:在多线程程序中,由于线程同步和锁的使用,可能会出现死锁、线程中断等异常。这时需要进行异常处理,以保证程序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5.异常输入数据处理:在程序接收外部输入时,可能会遇到非法输入或恶意攻击。进行异常处理可以防止这些非法输入对程序造成损害。
6.业务逻辑异常:在业务逻辑处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符合预期的情况,如用户输入的数据不符合格式要求、请求参数不完整等。这时需要进行异常处理,以保证业务逻辑的正确性。
7.空指针异常:在程序中,需要检查引用是否为null,以避免空指针异常。空指针异常会导致程序崩溃,因此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进行异常处理。
8.异常状态处理:在某些情况下,程序可能会进入异常状态,如系统资源耗尽、网络延迟等。这时需要进行异常处理,以保证程序在恢复后能够正常运行。
二、输入校验
对于用户的输入或者说调用参数,一定要坚持不信任原则(包括从库里查出来的数据),对输入严格的进行校验容错处理。
常见需要校验的地方:
1.据格式校验:检查输入数据是否符合预期的格式要求,如字符串长度、邮箱地址、电话号码、日期等。可以使用正则表达式或其他相关库来进行格式校验。
2.数据范围校验:检查输入数据是否在预期的范围内,如年龄、分数、价格等。这可以包括最大值、最小值、整数范围等限制。
3.数组越界校验:确保你要从数组取数时,你操作的index是存在的,避免出现越界异常错误。
4.数据类型校验:确保输入数据与预期数据类型一致,如检查字符串长度、文件类型、加密算法等。
5.非空校验:检查输入数据是否为空,如标题、描述、选择框等。空值输入可能会导致程序崩溃或影响功能正常运行。
6.数据重复校验:在某些场景下,需要确保输入数据不重复,如密码、用户名、电子邮件等。可以使用数据库或缓存技术进行重复检查。
7.合法性校验:检查输入数据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或行业标准,如身份证号码、税号等。这可以帮助确保程序遵守相关法规。
8.安全校验:针对可能存在的恶意输入,进行安全检查,如过滤SQL注入、XSS攻击等。这可以防止恶意用户对程序和数据造成损害。
9.数值计算校验:在涉及数值计算的场景中,检查输入数据是否符合预期的数值范围,如浮点数精度、小数点后位数等。
10.字符串处理校验:在涉及字符串处理的场景中,检查输入数据是否包含非法字符或特殊字符,如HTML标签、特殊符号等。
11.文件校验:在文件上传或下载场景中,检查文件大小、类型、权限等,以确保文件合法且符合预期。
通常来说,面对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可以结合上述校验方法对输入数据进行验证。这有助于提高程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因错误或不合法的输入导致的问题。在进行输入校验时,可以使用现成的库和工具,如Java中的Validator框架。同时,也可以自定义校验逻辑,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三、关闭资源
在Java开发中,为避免资源泄漏和确保程序正确性,需要在使用完各类资源后及时关闭。可以使用try-with-resources语句、配置参数或调用特定方法实现资源关闭。这有助于提高程序的健壮性和可维护性。
常见需要关闭的资源有:
1.数据库连接:使用JDBC连接数据库时,需要在操作完成后关闭Connection、Statement和ResultSet对象。可以使用try-with-resources语句自动关闭这些对象。
try (Connectionconn=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DB_URL, DB_USER, DB_PASSWORD);
Statementstmt= conn.createStatement();
ResultSetrs= stmt.executeQuery("SELECT * FROM users")) {
// 处理查询结果
} catch (SQLException e) {
// 处理异常
}
1.文件流:使用FileInputStream、FileOutputStream、BufferedReader、BufferedWriter等文件流时,需要在操作完成后关闭流对象。可以使用try-with-resources语句自动关闭文件流。
try (FileInputStreamfis=newFileInputStream("input.txt");
BufferedReaderbr=newBufferedReader(newFileReader(fis));
FileOutputStreamfos=newFileOutputStream("output.txt");
BufferedWriterbw=newBufferedWriter(newFileWriter(fos))) {
// 读写文件内容
} catch (IOException e) {
// 处理异常
}
1.网络资源:使用URLConnection、HttpURLConnection等网络资源时,需要在操作完成后关闭连接。可以使用try-with-resources语句自动关闭连接。
try (URLurl=newURL("https://example.com");
URLConnectionconnection= url.openConnection();
BufferedReaderin=newBufferedReader(newInputStreamReader(connection.getInputStream()));
PrintWriterout=newPrintWriter(connection.getOutputStream())) {
// 读写网络数据
} catch (IOException e) {
// 处理异常
}
1.数据库连接池:使用DBCP(HikariCP、C3P0等)等数据库连接池时,需要在不再使用连接时关闭连接池。可以通过配置连接池参数或调用连接池提供的关闭方法实现。
2.消息队列:在使用消息队列(如RabbitMQ、Kafka)时,需要在消息发送或接收完成后关闭连接。可以根据具体消息队列的API实现关闭连接。
3.数据库事务:在执行完数据库事务后,需要关闭事务。可以使用Connection对象的commit()和rollback()方法关闭事务。
4.池化对象:在使用池化对象(如JDBC连接池、内存池等)时,需要在不再使用对象时关闭池化对象。可以根据具体池化框架的API实现关闭池化对象。
5.服务器资源:在开发Web服务器(如Tomcat、Jetty)时,需要在服务器停止接受请求后关闭服务器。可以使用服务器提供的关闭方法实现。
四、容错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难免会遇到各种不确定性和异常情况。通过实施容错处理,可以确保程序在遇到错误时能够正常运行,避免因错误导致的系统崩溃或功能失效。
通常我们的业务中只需要对下面几个方向进行处理和关注:
1.重试策略:在面对非致命性错误时,采用重试策略,如定时重试、指数退避等,以减轻错误对程序运行的影响。
2.负载均衡和熔断:在高并发场景下,使用负载均衡技术分散请求,避免单个服务过载。同时,设置熔断机制,当服务出现异常时,能够自动降级或切换到备用服务,保证系统可用性。
3.错误处理中心:建立错误处理中心,集中处理程序中的错误事件,便于监控、统计和分析错误情况,从而优化程序性能和提高稳定性。
最后,我们需要在功能开发结束后,进行必要的单元测试,对能遇见的异常和边界进行自测,才能更大程度为我们的代码和逻辑建立坚实的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