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公众号的竞品分析来说,很多人将其称之为「拆解公众号」。为什么要去拆解呢?除了竞品分析以外,还有非常多的用处。
1、用作内部讨论
我们都知道产品经理经常需要做竞品分析,去分析别人家的APP或者别的产品。
竞品分析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别人的情况,学习人家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以借鉴和调整自己的战略方向。
那同样,做公众号也需要做做这样的竞品分析才行,拆解一个公众号的过程就是在做竞品分析的过程。
有一个段子叫,你丫才是小编,我是产品经理。其实真的希望小编可以把自己当做产品经理。
2、研究底层逻辑
拆解一个公众号,有助于你了解他的底层逻辑。
新闻采访稿里面的内容,大多都浮于表面,没有太多营养和价值。
公众号运营者出来分享经验,也都会去美化自己的发展过程。可能他早期用了很多暴力涨粉的方法,用了许多运营的手段,但是他分享的时候,都一定会说,嗯,我们就是靠内容涨的粉。
所以自己去拆解一个公众号,有助于你拨开那层面纱,去发现公众号运营背后的底层逻辑。
很多人研究一个公众号,经常就是把他现在的运营状况,标题、写作方法、选题方向等等分析一下,就觉得把一个公众号研究过了。
一个公众号现在做的很大,说明他过去做对了,但并不代表他今天做的事情就是对的。
你必须要了解,他是怎么走到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当时环境状况怎么样,他是怎么应对的,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等等。
知道一个号怎么走到今天,你才能看懂他现在为什么这样做,也才能知道他未来会到哪里去。
3、制定作战计划
而且在拆解一个大号的时候,经常可以收获很多大号的运营小技巧、小方法。有些是可以直接拿过来应用的。
比如入江之鲸,每篇文章都是三小节,三个故事,每个小故事最后都会用一两句金句作为结尾,然后把这个金句加粗和变颜色,格外突出和强调。
读者在转发和分享朋友圈的时候,很多就是直接复制这些金句作为评论的,这样能提高一点分享率。
这样的一个技巧,就可以直接拿过来应用。
你说这样的小技巧,这样的改进,它真的那么有用吗?不知道。可能你借鉴学习了各种东西,做了很多很多的改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看不到有什么变化和效果。
但是当你持续不断吸收和借鉴别人的各种技巧,不断去优化和打磨你的产品,忽然有一天你就会发现,其实自己已经跑出去很远了。
很多几年前的十万+爆款文章,营销套路,拿到几年后,改头换面拿出来,它还是会成为一篇十万+。
一篇文章之所以成为十万+,一定是搔到了人性的某个痛点,而人性是不会变的。
新媒体就是要用最新的技术,去满足人类最原始的需求。
4、对别人有启发
我在做公众号运营培训,拆解公众号对我的好处很多。尤其是研究一些大号的发展历程,启发会很大。
我的学员做什么号的都有,美妆的、时尚的、汽车的等等,包括我做在行咨询的时候,也是各行各样,什么类型的公众号都有。
我当然不可能把这些公众号都做一遍之后,再去教别人,给别人做咨询。
我能做的就是自己去拆解这些领域的大号,去了解他们的发展历程。结合自己的运营经验,去分析这些号发展的规律,总结一些共性问题,搞清楚哪些坑可以提前避免等等。
梳理了这样一个发展历程之后,对之后再来做这个方向公众号的人来说,就非常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这就相当于你有了一张公众号的攻略地图,你知道目标在山后,你知道要先过河,然后翻山,然后塔下有怪兽,可以爆两把神器等等。
这样出发,就心里有数,也能够专注每个阶段的目标。
公众号的发展阶段都是有共性的。在运营的过程,你不可能说,我跳跃过某一个阶段,直接进入下一个阶段,这是不可能的。你只能一步一步熬过去。
拆解别的公众号,了解这个阶段,提前了解了这个发展过程,不会帮你去跳跃某一个阶段,但能够帮你加速度过某一个阶段。因为你已经提前知道要怎么应对了。
5、截取大号流量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截取别人的搜索流量。拆解一个号之后,我会把这篇文章也分发到百度,知乎,简书等等其他平台上。
把这个大号的名称写在标题里,作为一个关键词。很多人在搜索这个大号相关信息的时候,就会看到这篇拆解文章。
一般来说,拆解的文章,会比一般新闻稿写的更深入一点,读者也会更有收获一些。
如果这个读者对公众号运营比较有兴趣,那他看完这篇拆解文章之后,很大概率上就会关注我的公众号,而且还是我的目标粉丝。
拆解的号越大,截取的搜索流量也就越多,这样的文章多了之后,我就占据了很多的关键词。每天的被动流量也就很可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