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们都曾看到过医院走廊聚集的患者亲属,
他们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素未蒙面的医生身上,
经过一段彷徨、悔恨、煎熬的等待后,
有人恸哭,有人祈祷,有人破涕为笑。
不同于医学电视剧,
医院是最真实的存在,
有成功治愈的人,
也有拯救不了的患者。
当意外和明天不知谁先降临时,
面对复杂的病症与治愈的希望,
医生与患者就如隔着一层纱,
看得清却又道不明,
我们并不是很了解医生的工作内容,
那么,他们是如何看待患者的生死?
没有妙手回春的医疗奇迹,
这部《人间世》纪录片只有10集,
却真实反映了医院的整个救治过程,
以及医生尽力后也无能为力的真实场面与人间世态。
该部剧集在首播后,
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
豆瓣评分高达9.6分!
因为与传统的医疗类纪录片不同,
在这里工作人员蹲点医院,
真实记录所有过程。
急症抢救、器官捐献、
临终关怀、抗癌日记…
每一集都发人深思,
很多时候,都是人想救命,
但命不由人。
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
患者总将医生奉若神灵,
但是,医生也只是一个普通人。
虽然一般的电视剧集套路是这样:
病人命悬一线,手术惊心动魄,最后大获成功,
病人出院了还会谢谢医生。
但是,现实中风险大的手术总会有失败,
对失败,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避而不谈。
而这部剧就道出了医患问题,
也还原出一个真正的人世间。
二、
也许,你正为一点小事郁郁寡欢,
但在《人间世》的镜头里,
你却发现了另一个世界,
有人面临生死的巨大考验,
有人面临艰难的抉择,
有人还在争分夺秒,
纪录片直指生死,将心比心。
当我们洞察了生命的脆弱,
和太多无法预计的变数时,
有时,百分百的付出,
也不能换来一个满意的结果。
对于医生们来说,
工作中他们泥泞劳累,
还要面对病人和家属的失望、不甘、悲愤,
却依然要奔赴在最前线。
很多医患矛盾正是由此而起。
《人间世》从播出以来,
全网点击量超千万,
第一集它就用残酷的事实,
展现出医院的另一个版本,
但凡手术都有失败的风险,
有生有死才算真实。
比如,一位医师在48小时内抢救了三位病人,
救活了一个80岁男性患者和一个70岁女性患者。剩下的一个,是一位24岁名叫邹磊的小伙子,
他因为过生日时,吃了变质的海鲜,造成多个脏器衰竭。
送到医院时,父母一个劲地哀求医生:
“救救他吧,他才24岁啊。”
然而,想要救命,只有一种办法:
血液透析,但要与死神赌博,
因为血透可以净化病毒,
也可能因为应激反应加重病情。
邹磊父母了解之后,同意了。
邹磊经全身血透后,病情稳定,
但是突然间却出现了应激性溃疡,
他一下子失血1000毫升,
医生们轮流用体温加热血液,
接着,又为他输血救治,
最后医院的血液都用完了,
主任医师打电话央求血库供给:
“他才24岁啊,24岁啊。”
血液一滴滴进入邹磊体内,
渐渐有了好转的迹象,
然而,形势又急转而下,
所有医疗措施都用上了,
但还是无力回天。
5个小时的战役,
最终还是失败了,
一个年轻的生命,
就这样转瞬即逝。
拼尽全力,没任何失误,还是失败,
人没救活,是不是所有的努力都徒劳了?
现实很残酷,但依旧充满希望,
失败的背后是还有更多的人活下来了。
三、
导演周全说:
“医院希望我们不要再拍那种一定可以妙手回春的片子,
一定要讲清现代医学的可为与不可为。”
这些才是医院的真实情况,
昼夜颠倒,连续奋战,争分夺秒,累到手脚无力,
然而,面对死神的来临,医生不是上帝,
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尽管如此,医生也常常遭到误解,
没有治愈,就是因为没尽心,有失误,
激动的患者家属每每听到噩耗,
时常二话不说就揪住医生的衣领进行质问,
很多医生表示:“如此尽心,还得不到理解。
没有什么比受了委屈欺负,
还要给对方道歉更让人心寒了。”
甚有患者术后死亡,
家属到医院大吵大闹,
见到主治医生张口就说:
“病人死了,你就要进行赔偿。”
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就逼着医生集体下跪。
救治中是有出现失误的可能,
但更多的失败却因未知的病变,
毛恩强医师说:
“每一个进来的人都想好好地出去,但医生不是神。
对于死亡,我们内心是难受的,
问自己为什么没把病人救回来?
但在有些疾病面前我们真的很渺小。”
还有一个主要问题,
就是对救护车的误解,
拍摄组整整跟拍一年,
本来应该很快的救护车,
但在第二集中确实是种种的慢,
这不是导演设定,现实就是如此。
而这些慢并非没有原因:
很多病人家属不愿就近送医,
冒着病危的风险,
坚持要去更远的三甲医院,
他们更相信名医专家。
每辆急救车只有一个担架床,如果医院满员,
病人需要在担架上接受治疗,这样急救车就走不了,
后面有需求的患者只能等待;
而且在120急救中心,并不是很急的电话占据了大多数,
救护车和人员就这么多,这就会耽误那些真正需要急救的病人…
四、
医院上演的剧情,
总比电影更加残忍,
一位新婚的准妈妈,
癌症的诊断冲淡了怀孕的喜悦,
面对延长寿命,
还是选择生一个健康的宝宝,
男主人公内心一定是崩溃的。
但是作为一位母亲,
她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
来换取一个新生命的到来,
这位准妈妈接受采访时说:
“我想把肚子里的孩子生下来,
我好歹活了26年,他还没有来世界看过一眼。”
这样没有剧本,
没有排练,
如此催泪的镜头,
却时常锥心上演。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不就是生命的延续么?
所以每段生命的结束,
除了火化,还有另外一种生的方式可以选择。
这种方式, 可以让死更有价值,更圆满。
上海是有3000万人口的现代化都市,
而愿意器官捐献的只有80例。
不看这部纪录片,
你也许永远不知道做出捐献这个决定,
要背负多么大的伤痛。
眼睁睁的看着亲人离去,
还要做出这样的艰难决定。
但这种善举,
却能让几个家庭得以团圆。
由于器官捐献严格实行供体和受体“双盲”制度,
所以片中获救家庭并不知道谁救了他们一家,
只能对着镜头,深深鞠躬,表示感谢,
他们有人等待肾源7年,等待肝源5年,
如今,他们获救了,也有了明天。
一个器官捐献协调员说:
“我觉得最难过的时候,
不是我被拒绝,
而是他们抬起头,
说:好,我愿意。”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死或许能成全,
另一种生的可能。
五、
有效的治愈,
在于医生与患者间的积极配合与完全信任。
医生忙着为病人求生,
但病人和家属心里,
可能上演着信任危机。
比如,纪录片中的王天奇、范昱泽,
一个5岁、一个4岁,
因为儿童的表达有限,
治疗本身就很困难,
再加上他们的病情复杂,
随时都面临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发生。
所以,医院时常发出一张张知情同意书,
要反复解释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
然而,王天奇的母亲却理解成推卸责任。
赵强医师说:
“希望大家知道,每个病人,
医生都会倾尽全力,但也要理解,
总有一些医学无法达到的地方。”
很多人总是把看病与消费混为一谈,
总觉得掏了钱,这个病一定得看好,
看不好就是医生没尽职,就是医院的责任,
殊不知,医院的付出只是多一份治愈的希望,
许多复杂的情况也只能顺应天意。
毛恩强医师有句话说得好:
“一些病人对你的理解信任,
让你恨不得掏空所有知识去帮助他。
医患之间本就没有矛盾,医患是同盟,
我们共同的敌人应当是疾病。
以心换心,才会让“拯救”更加高效及时。”
或许,这就是《人间世》最打动人的一点。
面对疾病和死亡,
我们在坚持和不放弃的同时,
也要知道,有时候必须接受:
医生跑得可能比“死神”慢,
他们同我们一样,也只是世间人。
正如《人间世》总导演周全所说:
生命力很奇怪,他熊熊燃烧的时候,
你不敢去直视它,你会绕着走。
恰恰是那火烧成灰,灰里吐火星的时候,
你反而注意到它。
也许生长在人心最底层的善良与怜悯,
才是真正的生命力,走到生命尽头时,
真正打动你的就是每个人的不放弃,
病人的不放弃,医生的不放弃,家属的不放弃,
哪怕最后,是不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