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质富足的今天,人们更愿意为自己的精神愉悦和享受买单。

1. 未来学习的落脚点在于怎么样最大限度地激发组织活力和释放个人创造力。

2. 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的稻盛和夫一直秉承“敬天爱人”的经营哲学。“敬天”指对自然有敬畏之心,“爱人”指对人有利他之心,对企业来说就是“利他经营”,这个“他”是指客户,包括顾客、员工、社会和利益相关者。

3. 要从“企业本位”转向“客户本位”,一切从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为客户创造价值,这样企业才能够从中分享价值。

4. 讲故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告诉—分享—融合。

5. 最初级阶段的讲故事只是单向的告诉,讲述的是“我的故事”。

6. 到了分享这个阶段,双方的关系变得更加平等,并且开始建立关联,即讲述“和你有关的故事”。

7. 融合是最高层次,到了这个阶段,就好像企业已经进入了用户的心里,用户就是故事中的人物角色,讲述的就是“你的故事”。

8. 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构由4部分组成:触发点、困难/窘境、采取的行动、达到的目标。

9. 在物质富足的今天,人们更愿意为自己的精神愉悦和享受买单。

10. 意义感是内在的驱动力,能够让人充满斗志,大大提高工作积极性。

11. 高明的企业管理者除了使用一些常见的激励手段之外,还应当考虑如何赋予一份工作意义感。

12. 除了愿景,还有什么可以赋予工作意义感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 第一,“谈谈我们的企业”。企业创始人需要经常面向全员讲讲创办企业的初衷和企业存在的意义(组织愿景);

    * 第二,“谈谈你的工作”。让员工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对企业业务的贡献点在哪里,加深员工对自己工作的理解,将个人工作内容与组织愿景之间建立关联;

    * 第三,“及时反馈,分享全景”。对员工交付的成果及时给予反馈,适时给予肯定,并让员工看到全局,知晓进度,看到自己的成果最终被派上了用场;

    * 第四,“来自‘外人’的欣赏”。尽量制造机会让非部门或非专业领域的人了解他们的工作,对他们的工作产生兴趣和好奇,甚至想要请教;

    * 第五,“说说你自己”,无论在哪里工作,一个重要的意义就在于自我发现,要经常给员工照照镜子,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当然这里面有一部分是工作带给他的改变。

13. 吸引员工到企业工作的往往是企业提供的薪酬待遇、品牌形象、发展前景等,而让员工下决心离开企业的,主要原因是其直接上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