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两天我没干啥,没加班、没运动,也没和谁生气,可就是困。而且说困就困,一困立睡。
昨儿吃完晚饭,打开电脑正想码字,忽然困意袭来。我便和衣倒下,打算睡一会儿再写,结果再睁眼就是第二天清晨了。即使睡了近10个小时,仍然觉得有点困,仿佛电没充足。
我没干什么活儿,可我的电究竟耗哪儿去了?
昨晚的五花肉是先生烤的,今早的豆浆也是他预设好的,甚至地板都是他擦的。
仔细再想,看见困的时间比较有规律,主要集中在上下班后的一两小时之内。可见消耗的重点时段在上班这件事上。身体比头脑诚实,用困的方式告诉我,对上班这事我有抗拒和情绪。虽然我的主观意识告诉自己要积极接纳和面对,但身体却用最诚实的语言告诉我:唉!别演了,都漏电了。
继续向内探索,发现自己并不是抗拒工作,而是不喜欢所处的工作环境。整体氛围和风貌与自己的内在不和谐。为了适应环境,自己在无意识状态下开始调频。调频需要使力,使力就费电,时间一长,就是“消耗”。而在无意识状态下的消耗就是“漏电”。
改变有很多方法,首先可以改变发生的条件。要想不漏电,要么离开让自己漏电的环境,要么就保持自己的状态不漏电。而相对来说,第二个条件是能去根的,有效期长。做到只需要以下方式:一是少思少虑少消耗;二是提高自己的带电量,做自己欢喜又擅长的事;三是持续自我觉察和反思。
看见往往是转好的开始。
“有意识地发现”可以对治“无意识的消耗”,少点思虑,多点行动,去做让自己提高能量的事情。比如说学习和滋养,比如说输出和疗愈,比如说亲近自己欣赏和喜欢的人事物,比如说赚钱和旅行,总之去做自己欢喜又能做到的事。
过去的选择决定了现在,现在的选择决定着未来。
探索到这里我明白了。原来活在当下,并不是指不计成本和后果地过好眼前生活。如果你为了活在当下,把过去的伤痛堆在一边不去清理面对,把未来需要的资本无序透支在现在,那就与真正的“活在当下”背道而驰了。
真正的活在当下,是指“清理好过去、滋养好未来”的“现在”状态。是“不被过往束缚,不被未来牵绊”的稳定平和的自然存在。能够把过去的好与不好当成生活肥料滋养自己,把未来的理想生活作为现在行走的动力和方向并积极准备的生活智慧。
自我觉察和反思是很好的充电器,可以让内在稳定,心绪平和,不漏电,也是能够活在当下的前提。做到了,当下的每一步,都是对过去经历的校准,对美好未来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