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谷马 微信ID:duwuxia-M
自打记事起,就不大喜欢过年。
家里亲戚多,那时父亲工作和生活里的朋友也多,春节就成了一个交际场。迎来送往,嬉闹热络,假假真真。我总觉得闹。
不过,过年时最大的好处,就是有红包收。
说是红包,其实很少有外面的包装,大都是纸币一张。收到时,长辈统一称之为压岁钱,说是过年压岁,来年就会平平安安长大。
印象里,起初好像是10元的。初二一大早,到姥姥家拜年。大姨和大舅准备好了红包,挨个发。但这钱不好拿。要鞠躬,要煞有介事地说祝福语,有时长辈们还故意临时加要求,比如唱个歌之类的。生性腼腆的我,总是觉得煎熬,只希望这个环节早早结束,好赶紧拿到红包。
父亲的朋友就不会故意难为。他们进屋后,有的直接掏钱,还有的先问几句功课,夸赞几句后再掏钱。也有的人是先跟父亲喝酒,酒到酣处开始发钱。
按照惯例,老妈都会出来推挡一番。有时只是象征性推两下,有时则是使劲推搡,看得人一头雾水。不过,结局几乎都一样,钱塞进了我和哥哥的口袋。或是扔到茶几上,他们匆忙逃去。
几年后,红包涨到了50元、100元。对幼时的我来说,那几乎就是天文数字。记得小学某个时间段,最大只认识10元面值的钞票。一天早晨,老妈在桌子压了一张百元大钞,后来才知道是准备买纸笔作业本的。
我以为那是1元,拿到学校买了冰棍。老板特意问,是家长给你的零花钱吗?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结果找回了一大把钱,感觉书包塞得满满的!结果,回家就被揍了一顿,从那之后才知道100元是最大的钞票……
每年春节,一边走亲戚,一边暗暗记下收到了多少红包,偷着高兴。不过,不管收了多少,红包最后都会被老妈全部收走,最后象征性地留下10元、20元。
都是老妈提前换好的1元新钱,崭新锃亮,还散发着一股油墨味。用一张红红的红包袋装上,压在抽屉里,没事就拿出来翻两眼,却总也舍不得花。
大约是到了中学,老妈留下的金额涨到了100元。有时全是5毛的新票子,厚厚一叠,摸上去无论手感还是“心感”都舒服。那时学会了在学校门口书店里租武侠小说看,一天5毛钱,红包里的存储恰好有了用武之地。
记忆里,春节收到的最大红包是2000元。当时跟老妈在厨房帮忙,突然进来一个叔叔。闲聊几句后,他突然掏出厚厚一叠钱,塞到了我手里。昏暗的灯光下,我并没看清这位叔叔的样貌,也看不清钱的数目。但直觉告诉我,很多、很多。这次老妈没有客气,只是让我表示感谢。
叔叔走后,老妈直接把钱收走了。我很好奇,问到底是多少,老妈说2000元。我有点呆了——一个新的天文数字啊!“为什么给我这么多?”“这是叔叔做生意从家里借的,不是给你的压岁钱。”
哎,白欢喜一场。
如今过年,打开手机满屏都是红包,虽然抢得热闹,却总是少了几分实打实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