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冬天取暖的方式大多有两种。其一是木头疙瘩柴火,另一是碳火。年少在农村,看惯熟悉,受其温暖,至今每每到农村看见农村乡亲仍然保持这样的习惯,颇为亲切。
木头疙瘩柴火,是早起大约八十年代农村常见的冬天取暖方式。堂屋角落处,挖快小坑,置上几块从树林挖出的疙瘩柴,点上火,四周放上几个长板凳。每逢天黑,亲戚朋友围其而坐,甚是闹热。坑上再调上一个茶壶,家里的开水也就解决了。这样的取暖,好处在于方便,成本低。缺点就是柴火灰尘乱飞,好在在那个只重视温饱的年代,这些瑕疵可以视而不见。孩子们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发挥想象,把馋嘴的需求解决的很好。在火烫的灰里,埋进些土豆红薯,半个多小时,用火钳掏出,拍拍灰尘,忍受着火烫,爆开就往嘴里喂,馋嘴得很。想想,应该是那个味道使我养成了对土豆百吃不厌,成为日常生活中美食习惯。
耀眼的风景不止一处,腊月,炕上一挂挂猪肉悬挂在火炉里,白色条块状的肉在黑色的火炉里格外耀眼。一年的收成在这里,未来一年最可靠的美食也在这里。火炉的烟注定要造就美味的腊肉,也把这一年的丰收和来年的希望写进了挂着的条条腊肉。家里来个客人,进屋便容易看见火炉里的这些丰收,便赞不绝口地夸奖主人家持家有道。主人自然笑逐颜开,谦虚地回应 心里很是美滋滋。
那个时代没有电视,昏暗的点灯光下,劳累一天的长辈们围绕着火,聊聊他们的农活,规划着明天的安排,欢快的孩子期待着火炉里那个个垂涎欲滴的土豆,不时地在大人们身边跳跃着。真的是一副其乐融融的画面。
想想,还真的怀念那段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