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日课21天》第二课复盘:格物,修心之要诀
一、核心概念回顾——格物的本质
本次晨读围绕“格物”展开深度探讨,明晰“格物”关键:“格”是为善去恶,于事情里正念头,维护善念、祛除恶念 。“格物”并非执着于具体事物,而是在行事中校准心念,让善念主导、恶念消弭,达成身心合一,专注当下。
二、关键内容复盘
(一)为何格物?
格物是修心根基,能帮我们在繁杂念头与行为间建立“裁判导师” 。行事前思、行事后省,判断善恶,避免因冲动、私欲做错事,事后追悔。通过格物,树立正念、屏蔽欲望,回归本心,减轻烦恼痛苦,让内心安宁,还能突破认知舒适区,多接触外界、尝试新事,拓宽认知深度与广度 ,如突破“追求规范字却不得”的困局,靠内心“放松”(格心中念头),实现心念与行为正向循环。
(二)怎么格物?
1.日常觉察训练:留3 - 5分钟观察念头,借良知审视,不让念头直接成行动。比如生气想发火时,先“格”这股冲动,判断是否是恶念,再决定是否发作,逐步让正念归位 。
2.修心养性实践: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方向,日常多训练。面对得失、境遇起伏,稳住心态,遇事不慌、不盲目行动,用正念指引决策 。像老公找钱包时,从慌乱到借12306理性寻回,也是格物(在“丢钱包”这件事里,校准“焦急 - 冷静求助”的念头转变 )。
3.长效修心路径:融合“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广泛学习知识智慧,针对性追问、反思,清晰辨别善恶是非,再把正念、正确认知落实到行动,让格物贯穿生活,实现“格物,格一生”的持续修心。
三、实践联结与启发
生活处处是格物场”,是格物在生活的鲜活体现:丢钱包时“着急找”是本能念头,“听乘务员建议打12306”是“裁判导师”引导下的正念选择;12306、乘务员、西站人员、快递小哥的接力,也让我们看到“他人格物(坚守职责、传递善意)”的力量 。这启示我们,格物不只是个人修心,也能借他人正念善举,成就生活里的“失而复得”“柳暗花明”,往后要把格物融入日常,从每件小事“正念头”开始,修出更从容、智慧的生活状态 。
借由本次复盘,再次明晰格物对修心、处事的价值,愿往后以“格物”为帆,在王阳明心学指引下,驶向知行合一的彼岸,让生活满是正念与从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