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试着开始慢慢珍视自己。曾经的我不懂得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也不了解真正的自己。只是做着一些别人希望我做的,别人不希望我做的事。其实这没有多大意义。当我开始真正思考自己需要的,想要的是什么时,才慢慢发现其实自己的内心并不需要许多物质的东西来填充、物欲大可以降低。只是精神仍过于贫瘠。或许只有通过一些外在的东西才能弥补一些内在所需的。年幼时,渴望一种宁静、舒适.温暖的爱,可未曾获得,那种爱或多或少带点荆棘。于是在压抑又紧张的成长环境里,我变得小心翼翼,学会审时度势,学会迎合他人所需,却未曾获得太多认可,也不太自信,所以我一度缺乏认可,也极其渴望来自他人的认可。读书时,第一次接触与我想法,行为大不相同的人时,大为惊奇,与之相处的过程中产生了异样的感觉,我得到了一种有力的、温暖的认可与支撑感。虽然那时的我误以为那是爱情,但那种支撑感仍让我心觉温暖。于是我依赖于此,从此陷入这种怪圈,渴望他人的认习。却在一次又一次心与心碰撞的过程中学会了质疑自己、也让自己整日忧愁苦闷,我才逐渐发觉我需要的、想要的,或许无法从他人身上获得,恍然大悟,原来我该依靠的,爱的人是自己。这种依靠同独立谋生,独自强大不同,而是一种需要爱意时,自己的内心可以填充自己。我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以自己为主,好好爱自己"。却很难做到"知行合一"。话里话外全是爱自己,但遇到自己的意愿与他人冲突时,我更愿意将这份爱给予他人,而我却不打紧。或许这并不是一种懦弱,我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待这些事,似乎我不要这个东西也行。在将自己的这份爱给予他人的过程中逐渐降低了自己的欲望。慢慢地,之后的每次意愿之间有所冲突时,我的第一想法是,怎样都行、欲望也就变低了。物欲降低本是一件修身养性的事,可放在现实社会里,每一步的退让都会滋长他人的放肆。欲望是人之常理,人人皆有所欲。可因为我们身处社会这个群体中,我们扮演了太多角色,这些身份让我们不得已的地做着一些内心不愿做的事,虽然这是人之生存所需的,可我们太多时候都会因为一些使命和责任而放弃自己内心真正所愿的。可是人生短暂,不如开开心心过日,我羡慕奢华的生活,却不渴望,哪怕清静过日也行,只要人能维持每日所需,开开心心走向幸福就好!幸福不是大房子,不是奢侈品,是一种温暖而有力的生活。
认识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