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玲玲 2821年12月1日
1.昨天因为出差的事情,我说了不合适的话。或者说做了出头鸟,晚上回家安静下来,发现我的出发点不对,领导让我去,肯定是比较信任我,需要我为此做出一份努力,如果我一开始就这么想(调整认知),也就不会有那脱口而出的话了。
2.由于我意识到了这次可能不得不去,所以昨晚提前给儿子打了预防针,儿子很难接受,所以昨晚我没有继续这个话题。(我的原意识是儿子离不开我,我出去没有人接送他,非我不可),今天当我再次去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认为这不一定是不好的事情,也许对我和孩子来说都是一次机会,成长彼此的机会(认知调整过来了),所以开始着手做准备:儿子的安置问题。
今天晚上的睡前谈心,最后的环节,和儿子又聊了这个事情,也引导儿子说出了他的想法:
1.不想让妈妈去,是害怕和舍不得,害怕妈妈不在,以及安排不好事情(其实我在家也大部分都是孩子自己安排的,可能就是舍不得离开妈妈)
2.让孩子说出了他害怕的方面
(1)担心故事没人讲(沟通后一致决定用电话或者语音的方式讲给他)
(2)担心早饭吃不好(可以提前一天告诉姥姥第二天想吃的饭)
(3)担心没有人谈心(也可以电话或者语音)
(4)担心作业没人检查(可以拍照给妈妈,其实在家的时候孩子都是自己检查自己的,我偶尔抽查,只是不想让他懈怠)
(5)担心没地方睡(和姥姥一起睡)
我也表达了我的想法:
原本想着告诉孩子,妈妈也不想去,但是不得不去,我也舍不得他,没办法……下班路上,我突然意识到这样的说法不对(不能让孩子觉得工作是一件不开心的事情),于是谈话变成了:是的,儿子,妈妈知道,这样的分离对我们来说都是第一次,你舍不得妈妈,妈妈也舍不得你,那妈妈也给你说说妈妈的看法吧:“首先,活动是分批次的,这是第一批,领导让我去,一是对我的信任和重视,二是这本来就是我的工作,我必须做好他;三妈妈作为第一批过去的。得把流程捋顺,安排好,积累一些成功的经验,回来后分享给我的同事们,好让他们后面批次过去的时候更顺畅,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这对我来说是很好的一次成长自己的机会,我想抓住它来提高自己,好让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的如鱼得水。”
说完这些,孩子的情绪已经平静了很多(前面眼里的泪花都出来了),我表达了我的期待:这次回来,相信我们两个都会成长好多,你又有了宝贵的第一次和妈妈分离的经历,是一个真正的小男子汉了。
儿子这下安心的秒睡!
果然,调整认知后,情绪和行为都会跟着改变!
终于这次,我没有把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孩子,做了一次还算比较成功的沟通,最起码把孩子心里的情绪捋顺了,愿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