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信佳,
我想从陈同学的回复开始谈起。他提到美国现代农业是相对先进的,但他认为“是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这一点我很鼓励每个人都参与去想一想,什么样的农业生态系统可以持续,什么人应该来制定规则,什么样的标准需要达成产业共识,什么样的未来农业值得期待,如何才能理解各个环节的利益及商业系统,等等。我们在讨论农业的时候,离不开时间线,只有了解过去和现在,才有能力去思考未来的模式。也只有理解了食品体系的复杂性以及商业系统的复杂性,才能找到不是非黑即白的答案。资源的滥用,资本的操控,食物需求的增加,以及环境的威胁等,这些都是我们当下急需面对的大难题,甚至会需要开放性的试探性的解决方案。
因为我的职业特性-我在做食品农业科技的投资,所以我想科技肯定会是解决的力量之一。而“人才”和“政策”则是更加值得重视的。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群体中,如果没有足够多的讨论和集思广益,很难推动农业体系的自下而上的改变。所以参与讨论并且成为投入到农业中去的一员是有意义价值的。
没有哪个国家的农业是完全独立的,如果大家搜索一些简单的进出口数据,就能看出,各个国家的农产品都是在流通的状态中,构成了全球性的食物链。这也就鼓励了我们去了解去学习去比较中国农业的现状,成为乐观的学习者从而找到解决的出口。
另一位同学,唐琳也提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往往又会选择更加高薪的职业,而不是去成为新一代的职业农民”。在这里我想补充一个概念“付费意愿willingnessto pay”-包括了“农民/企业生产者 对 农业附加值服务“ 的 付费意愿,也包括了“农业行业 对 从业者 的付费意愿”。在鼓励创新的基础之上,我认为美国的专业化分工是由较强的付费意愿来支撑的。并且这也会间接影响人才对于工资水平的要求。在大的背景之下,确实我们直观看到的工资是整体不足的。但是随着商业模式的探索,我觉得付费意愿会变强。真正缺的永远是有技能有价值的人才。
考虑到很多同学马上要进入职场,我想多给些建议:
1.低成本试探-多尝试实习或者多和一些学长学姐讨论请教,可以帮助你提前建立职场的网络。每个人适合的职业方向都不同,很难在不实际参与的情况下去做有效判断。并且大多数人可以在不同岗位,不同行业,不同职能之间跳转。
2.不局限在所学专业的固化印象-农业产业链很长也包含了更多的工作机会,比如我看到比较火热的方向有:互联网模式下的零食消费品,冷链运输,农业数字化,等等。
3.斜杠青年的发展-多一门技能成为复合型人才有很大的工作议价权,比如金融证劵的农业分析工作,编程+智慧农业,英文翻译+生鲜外贸,社群运营/社交推广+销售,数据分析+快消品(食品),摄影+marketing,等等。
4.公司名单的拓展-耳熟能详的大型企业,一般岗位招聘都比较固定,信息也好搜索。但是实际上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是在一些不那么知名的中小企业,信息相对不好找。可以适当考虑关注行业动态新闻,把中小型企业的名单罗列积累一下,直接打电话问询机会或者当面约见公司的人。或者加入一些创业企业,高成长性且可成长的很快。
5.行动成为自己的经纪人 –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在专业领域积累1000小时后成为专家,那么你需要做的是把自己的品牌树立起来并且推销出去。不停行动起来做些小项目,就会让输入的学习内容产生输出,形成影响力。很简单的例子,有的人会利用业余时间写阅读读后感,分享学习的内容,然后产生一定的影响力来扩展人脉。
学习农业和食品产业链,并且能够抽丝剥茧的逐层深入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我感到挑战的同时,也看到了很多机遇-个体和行业都会迎来成长。希望这是个引子,让更多的人才参与深入到产业中去。
Best regards,
Shuang
———————————————————————————————————————
关于作者
我叫秋大爽,学农业种过地卖过菜的投资人。目前在美国硅谷一家投资机构做农业食品领域的早期风投。已投资的国外公司包括Agvend, Beehero, Consentio。在美国产业链里学习和工作了6年,对农业体系上下游熟知。目前位于中国上海继续的关注中美食品农业创新。正在研究关注的领域包括:食品包装,冷链运输,农业信息化,食品科技,等等。
除了投资,闲暇时间的副业有:企业咨询,中外市场对接,翻译农业书,以及认真努力的探索生活的边界,等等。我想陆陆续续写的主题:食品农业,人文哲学,女性权利,意识成长,早期投资,博物自然学,读书,世界公民,还有斜杠生活。只用邮箱办公和联系- sq78@cornell.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