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见惯了这个字,接触的也很多。我们去商场,买商品,看品质,看品牌;想认识一个人,看人品,看品德;搞收藏,看品相;去吃饭,要品尝,喝茶叫品茗。
品是一个动态词汇,我们既要看表象,也要看本质,更要追求其原理,才能指导生活,使我们购物、交友等更有方向感,更有价值。
根据词典解释,品原意代表人多,是啊,每个人只有一张嘴,三个口就是三个人。从古文解释,三是众,也就是多人。所以我们理解品,首先要理解人。
隔着屏幕聊天,隔着收音机听播音员广播,隔着电话听陌生人的声音,我们是无法辨认出他的长相的,反而有时,一个人声音很好听,相貌反一般般,所以“声优”这个职业就比较适合他们。
对于品,更多的词是从说延展开的,所以想有品质,有品牌,有品德,离不开众多人的话。
当年史玉柱开始销售脑白金的时候,先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对象就是那些农村或县城的“留守”老人,了解他们对保健品的需求,了解子女过年过节从外地打工回来的需求,于是“褪黑素”化身“脑白金”,多睡就少烦恼,老年人的孤独相应就少些。先从江阴市场做起,在江阴有了口碑,再扩展到江苏,然后到全国,后来为了品牌,借助影响力和公信力最大的“扩音器”CCTV进行广告宣传。
脑白金案例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要想让一个人说好,就先满足一个人的想法,也就是痛点。然后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其实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如何众口一词,这里面需要的就是策略了。
按照《乌合之众》里所讲,个人进入群体之后容易丧失自我意识,在集体意志的压迫下成为盲目、冲动、狂热、轻信的"乌合之众"的一员。所以要想众口一词,我们就要组成一个团体,先用钱买通几个人,当作托儿,然后其他人也就纷纷响应了。
任何组织或团体,哪怕有些是高智商、高学历、高情商的人,一般也会产生从众心态。
公司管理也是如此,选对一个人,当然这个人是要有标准的,什么“标准”就看你怎么说了。
记得有一次去一家台湾公司,刚进去的时候,看到一个小姑娘单独一个办公室,好像也没什么事,我就很奇怪。后来一打听,老板信风水,以前公司不太景气,后来根据风水师支招,招聘了一个八字相符的女孩,风水就好了,公司业务也开始风声水起。不管怎么说,一传十,十传百,不仅客户自己信了,公司员工信了,客户的客户也信了,所以业绩就好起来了。女孩与公司风水怎么八字相和了,谁也不知道。
国外的一些奢侈品品牌也在讲故事。其实也没有多少消费者是去真“考古”故事的真伪,谁能说的清呢?!但许多人就是奔着那个故事去买的,然后有一种优越感,特别是包包,因为每天挎着,别人一眼就能看到。除了自己说,他们还会请“代言人”,通过他们之口说,看过一个报道,一个公司仅有10个人,结果请了4个代言人,我想公司老板是深谙“品”之精髓的高人啊。
塑造产品品牌有多种途径,从时间上,有快慢之分;从价格上,有高中低端三种档次;从地域上,有国内品牌和国际品牌区别;等等。
记得几年前接触一个法国服装品牌,其实是一个中国人在法国注册的一个品牌,国内代工,找了某公关公司,开始在媒体炒作,就成了法国品牌,价格也是比肩法国知名品牌。经常逛商场的人或许有同感,某些牌子根本不知名,但价格比你知道的品牌产品价格也差不了多少。
口是利器,众口烁金。如果一个人说你不好,就会有很多人跟风。即使那个人没有和你接触,没有打过交道,他也认为你不好。如同网络的焦点事件一样,有一个网络大V发了某某事的负面消息,会有很多人跟着转贴,于是乎一个事件便像蝴蝶效应一样泛滥开来。
以前企业在预防危机公关时,需要与媒体打好招呼,处理好与媒体良好的关系,如果有“风吹草动”,有的媒体会提前将负面消息透露给企业,或者在危机预警初期,媒体会将网络上的相关内容删掉,学名“删贴”。现在又加入了与网络大V搞好关系
。一家企业如果想迅速打开知名度,树立品牌,在目前网络发达的时代,也相对容易,需要做好三个100,即与100家媒体建立关系,其中包括了央媒、网媒;与100个网络大V建立关系,包括微信公众号和新浪微博;与行业内100个专家建立联系,他们是舆论领袖,可以发声,即使危机事件出现后,如果不是真实的,造谣的那种,他们可以出来辟谣,然后传递到网络大v,再波及到传统媒体。
品是时间,特别是社交或婚恋。
网络时代,一见钟情的似乎越来越多,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更看重一个人的品德。品德要想植入一个人的内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出来的,需要品,也就是心里觉得好,嘴上也会更着表扬。
如果另外一个你熟悉的人推荐你,你就会因为他而觉得他推荐的人也好,爱屋及乌。
社交的很多软件都有好友介绍、转介绍功能,例如QQ,看到某人的头像,下边就会显示你们有几个共同的好友。
现在很多的APP,你如果使用,会要求它能扫描你的通讯录,其实他们需要的也是你的人脉资源。
美国心理学家Stanley Milgram提出六度人脉,即地球上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六层以内的熟人关系链和其他人联系起来。
大众点评网可以点评商户,以后也会出现对人品德进行点评的软件,一打开这个人的主页,就能看到他在朋友圈的好评度。
现在有些查企业的APP,就能看到一家企业的信用度,推导一下,企业的信用也代表了企业老板的信用,如果你发现他有违约或被相关部门惩罚,你还会和他合作吗?如果是陌生的企业,你就会打个问号。同时银行贷款、企业招投标等也受影响。
企业如人,人有品,众人捧之,人无品,众人踏之。
品是一个三角形,很稳定。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
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最不容易把握的部分,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所组成。这些本能不懂得逻辑、道德和价值观,其活动只受快乐原则支配。
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现实的反复教训之下,从本我分化出来的一部分。这部分不再盲目地去追求满足,而是在现实原则的指导下,力争避免痛苦又能获得满足。
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被认为是人格最后形成的,而且也是最文明的一部分,主要作用是按照社会道德标准监督自我的行动。
本我一个口,自我一个口,超我又一个口,健康的人这三张口是一致的。如果三张口自说自话,就会不健康。所以平时我们给自己传递的信息,要心口合一,既要做好自制力,儒家所说的慎独,又要做好自控力,使三口能够做好分工,本我是生存的必要原动力,超我在监督和控制主体按照社会道德标准行事,自我调整冲动欲望,对外适应现实环境,对内调节心理平衡。
要做到这些,就要洁身自好,清静寡欲,老子说的无为。
大学时看《情商》一书,浓缩成八个字:克制欲望,延迟满足。其实很多事都与这八字有关,从我们的生病,就是身体免疫力失衡,欲望太多,超过了生理承载量,于是就出事了。
我们求生存也是同理,多大的能量,多大的心胸,多大的学问就做多大的事情,事要慢慢来,一步一个台阶的走,不要奢望。
打个形象的比喻就是,今天怀孕了,明天就像抱到孩子,这是不可能的事。
任何事情都有其客观规律,我们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能逾越,也不能逾矩。
品也告诫我们,少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一个人生病了,会传染给多个人,一个人闯祸了,会波及全家。
管好自己的嘴,不同流合污,不无事生非,不做别人的“强手”。
品也成就了许多靠嘴吃饭的职业,如品酒师、美食家。他们的嘴有两大功用,就能将商品分出高下,也能通过他们的评价传递给众多的“小白”,其实也是舆论领袖的角色。
一个品字,我能看出这么多,你呢?汉文化博大精深,有些象形字,更能还原其本意。三个口中有你吗?如果你是专家,你是舆论领袖,你是公共媒体,这其中就有你。如果你不是,如果做好自己,管好自己的嘴呢?更重要的是,你说的话是否有人相信?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同样的话,你说了就没有人相信,如果某人说了,就如同圣旨一般,其实在某些情况下,有谁不是乌合之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