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只有锤子的人眼中,满眼都是钉子,同样在一个长期习惯于捡芝麻的人眼中,西瓜是不存在的。习惯于做简单低价值的事之后,就会习惯性地远离高附加值的事,最后的结局就是所谓的碌碌无为,忙但无意义。
反思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每天都是快速回复别人的低价值需求,即时消息、邮件弹出来后立刻回复,疲于奔波,一天下来,疲倦不堪,但是一旦总结自己的工作成果,发现乏善可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工作中有价值的事没有放在首位,应该花在大西瓜上的时间都被芝麻给挤占光了。对于重要性工作的规划执行的太差了。统计经营数据、开权限、开计息单等等琐事占据了太多的精力,重要的对于新项目交易结构的理解分析、财务分析报告这些高附加值的工作一方面因为需要花费一整块大量的时间,同时也要求更多的思考,自己竟逃避似的把他们排在了最后,结果总是草草完成,质量总是不尽如人意。今天早晨调整了一下工作的顺序,原本可能要三小时完成的工作放在首位完成,竟然一个多小时就完成了,然后这一天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觉得无比美妙,先吞这只最大最丑的青蛙。
生活中,也是沉浸在芝麻堆中。买一本书,可以在亚马逊、京东、淘宝四处往返比价,结果就是省了几块钱,不知不觉却能多花上半个小时的时间。逛街的时候,可以为了一件衣服在不同的商场打折力度不同折返折腾。在吃上,也是花了大量的时间,每天早晨折腾一个小时,把一天三顿的吃食解决。无可否认,去年为了减重,注意吃是必须的,可是现在体重稳定了,我还把这么多精力放在吃上究竟值不值当。
找出那些看起来困难,但是长远来看具有高附加值的东西,长期深耕做下去。人生是一场长跑,起跑线并不是那么重要,总有人会在各个赛道上主动退场,坚持下去,会发现一往无前的人并没有那么多。2018年11月25日参加了人生的第一个半马,起跑线很热闹,人挤人、彩旗飘飘、礼炮齐鸣,渐渐地,跑到后面,人慢慢少了,喧哗褪去,一些人在5KM、10KM里的标志前合影后就退出了赛道,再往后,有人从跑变成了走,17、18KM,加油群众对着我们喊,不要停下来呀,但是油已经加不进去了,20KM,两条腿已经是机械地往前迈了,沿途吃了几颗小番茄,喝了一点水,我还能加速超越身边的一些跑友。在关门前完成了全程,也到达了人生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自己的能力边界似乎又往外延展了一些。
决定一件事是否能成的因素很多,LOLLAPALLOZA效应,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会和其他因素一起产生联动放大效应。所以破除玻璃心,不是所有的一维努力都会带来回报,更何况很多时候自己以为的努力只是站在自己的牢笼里所看到的。资源是稀缺的,对于竞争性的资源,如果别人的努力程度大于你的努力程度,那你自己感动自己的努力只是能保证自己倒退的速度慢一些而已。社会阶层固化了吗?并没有,向下的通道很宽敞,稍不努力就往下走,向上的通道也不狭窄,但是再宽敞路往上走也是辛苦的。看到这一点,就能在努力过后得不到自己希冀的结果释然一些了,不至于自怨自艾,不会觉得自己努力过后全世界都欠自己的。有时候自以为是的命运不公,只是由于自己的狭隘格局和浅薄见识导致的,自己就是庄子口中的夏虫。
喜欢周国平向死而生的生活态度,“这个世界,大家其实都是排着队沿着一条路往前走,停不下来,走到尽头,就是死亡。这时,有些男人和女人搭上腔,开始说笑起来,更多人参与了进来,整个队伍便充满了欢乐。”每个人的终点都是一致的,何不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盈cozy一些,向死而生的生活态度,可以帮助我们更明智的做决策,每一天花费的分分秒秒都是生命的一部分。生活没有Ctrl Z,没有撤销按钮,没有重来。考虑到这条底层原则,很多芝麻都可以丢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