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年已经拜完了,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像赶集似的拜年,来不及多多停留,就急着前往下一家拜年,一句“大过年的,也得吃了饭再走。”已经成为一句习以为常的客套话。我们推三阻四,说是太晚了,还有好几家得去拜年。回到家,我们终于松了口气,年终于拜完了,像是提前完成了任务似的。
然后,我们说,这年过的越来越没有年味了,真的不好玩。
小时候,过年是我们一年中的最大愿望,是新买的衣服和玩具,是好吃好喝的零食饮料,是长辈们发的压岁钱,是亲戚们的亲切感。是鞭炮里的热闹。
长大后,过年是我们一年中最大的不情愿,是穿了这么多年的新衣服而不愿意再穿,是吃了这么多年的好吃好喝的而不想再品尝,是拿了这么多年的压岁钱而不好意思再拿,是亲戚们相互客套、相互攀比的“擒窃感”,是见惯了大都市里的热闹,鞭炮里的热闹就显得格外冷清。
自从放假回家,在准备过年的日子里,我感觉自己快要成了一个废人,家里没什么事要做,整天整天就是吃饭睡觉,手机。和家人能聊天的话题真的越来越少,聚在一起吃饭的时候,相互看着,说的却都是小时候的一些事情。
年在小时候最有味,连最有趣的话题都在小时候。因为小时候天真无邪,听不懂什么客套话,也不在乎什么“流言蜚语”。穿着好看的衣服,吃着好吃的东西,点着鞭炮,捂着耳朵,感觉好热闹,好开心。
是,我们失去童真,也失去了最有味的过年。
一年中难得回一次家,因为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过见面,我们总是避免不了亲朋好友的关心,总会询问许多许多的问题,近况怎么样,过得怎么样、、、之类的问题。但关心也会成为我们的一种压力,比如说,对方是已经结婚生子的同龄朋友,问你有没有男朋友或女朋友,什么时候结婚?而你还是一个单身狗。这就会成为我们的烦恼,我们的压力。我们可以发现,有许多这样的关心会让我们倍感压力,感到不自在,影响我们的心情。
对于这些问题,不管我们怎么回答都已经造成了烦恼,我们很不自在或者生气的回答他们的关心,都会觉得对方的目的已经达成。因为我们长大了,能够明白这关心背后还有其他东西。那应该是一种关心式的炫耀或者挖苦吧。而小时候的我们绝对没有这样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可以机智的运用一些方法,把问题抛回给对方,也或者把我们不太愿意回答的问题幽默化。比如说下面的几个问题的回答。
过年本应该开开心心的,碰到亲友的关心时候,我们宁可永远告诉自己说:相信他们是因为真正的关心和他们对我们的认识不够多,所以才问我们这些问题而不是出于恶意的。我们尽量这样提醒自己,当我们被关心,被逼问的时候就会好受一些。
年对于长大的我们来说,味道虽然越来越淡,但我们至少可以让自己好好放松放松,自在自在,开开心心。毕竟,心境取决于自己,我们用什么方式来看待,就会收获什么样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