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你扔进一个当代艺术的展厅,不给你任何创作背景介绍,你的脸上除了“大写的懵逼”,是不是还会有很大的问号和感叹号(Why & How)?
我也属于“懵逼”的吃瓜群众。不明白这个装置/影像/行为艺术有何意义,是有美学价值,社会价值,还是商业价值?难道不论谁“胡乱”一弄,就可以称作是艺术品吗?为什么当代艺术不如古典艺术,那么容易引起共鸣、产生美、崇高、永恒的感受?
我们生活在当代,却对当代艺术了解得那么有限。也许,是我们的心态不够开放,当代艺术家的表达也太过于个人化和前卫,使得作品与普通观众间出现了裂痕。那么,作为吃瓜群众,我们可以怎样去熟悉和了解当代艺术呢?
当代艺术,指的是20世纪中叶至今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全球化紧密地将世界各地联系在一起,艺术家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吸收其他地域的艺术表现形式。视觉艺术,也已不再是绘画独占鳌头,摄影、录像、装置、行为艺术等,都是新的表现形式。正是脱离了传统的写实绘画,艺术赞助人的“命题作文”,艺术家逐渐实现了经济独立,才可以更“随心所欲”,去追求反映自己的内心,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见解,以及对新艺术形式的探索创新。
严格意义上的当代艺术家,都受过学院的系统训练,有扎实的传统绘画基础。但摄影在精确度上已经可以战胜写实绘画,也可以传递情感价值观,那么传统绘画的出路是什么?一味因循守旧,就创造不出多元文化和新的可能性。在快速变革的今天,世界局势变幻莫测,人们时常陷入焦虑、迷茫、不安。作为敏感的艺术家,更是感同身受,并善于表达。与稍纵即逝的文字图片等传媒不同,好的当代艺术作品,围绕一个主题表达,在这个“冰山”下面,还有深厚的哲学、美学基础和现实关怀。
正如在798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出的《例外状态:中国境况与艺术考察2017》,探索的就是在反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经济持续低迷,民粹主义泛起,战争与难民问题越演越烈。那么,天生敏感的艺术家,对此怎么看?在“中国与世界”这个语境里,23名青年艺术家给出了自己的角度和答案。
陈陈陈《不杀之恩》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他,目前在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装置艺术品《不杀之恩》,融合了影像、行为艺术和场地装置等形式。在“新丛林法则”影响下,人通过网络连接起来,但人际关系却更为紧张疏离。在实地拍摄的影像里,几名工人被悬挂于34米高的高塔上,而躺在塔顶上的男人,扮演着“上帝”的角色,可以决定工人的生死。在展览现场,身为观众的你,也可以参与进这个画面,如同“上帝”,你将对他们的命运做出何种决策?
梁半 《一个没有见过大海的诗人 写了一篇关于大海的小说》
作者常采用日常材料,诗意地表现历史、政治事件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在这场作品里,你只能看见数个麦克风,听到此起彼伏的海浪声。为什么呢?这海浪和我们平时所听的海浪,又有何不同?原来,作者请居住在欧洲的朋友,分别在希腊、意大利、西班牙、巴尔干半岛的海滩,录制了多段海浪的声音。正是在这些海滩,过去几年来,来自中东、北非的难民,前仆后继得登陆、遭遇海难,求生的希望也戛然而止。海滩,可以是浪漫美好的回忆,也可以见证生命的终结;它,是最好,也是最坏的地方。
Amy Lien & Enzo Camacho 《溢光死时热》
在这组装置艺术和绘画里,你能感受到“流光溢彩”的夜景。红,是热度;蓝,是迷幻。灯光不断得旋转变换,你仿佛置身于老式的迪厅。灯光投射在黑白画作上,依稀可以辨认出街道与人形。原来,这里是菲律宾的街道夜景。菲律宾,已成为全球供应链上的一环,作为订单服务的呼叫中心,日夜灯火通明,只为了与在欧美的客户同步工作。红色热带的炎热,伴着冷不防在街上横陈的毒贩尸首,恰是蓝光带来的颤栗恐惧。如果你了解,从杜特尔特总统上台后,对毒贩实行的“杀无赦”政策,街头出现的这番景象。原来,一个城市有这么多面,它可以让你迷失,可以让你陷入欲望,无法自拔。
Max Hooper Schneider 《意外标本间》
初看它,像一面纪念碑,又像嵌在墙内的佛龛。近看,每个格子里陈列了不同的物品。这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你知道作者的学科背景,那么一切都明了了。作者曾在哈佛大学学习生物与建筑景观专业,擅长将实验室中的研究融入到艺术创作里。原来,从顶部的方格向下看,它就像是一部生物进化史:从软体生物到人类的头盖骨;四周也有人类的发明物,如剪刀、打火机等。有意思的是,所有物品的陈列大小均等,虽然人类头盖骨被置于中央,暗示了一贯的“人类中心主义”,但在这些大小均等的“佛龛”里,我们的地位是平等的。人类也是生物进化的一环,在历史的长河里,不也就是占据了这一格吗?在这面墙里,所有的生物与物品都“孤独地相遇”了。
高磊 《Z 772》
作者的三组作品,是三个隐喻,它们既独立,又形成一个整体。老式的铝制澡盆,象征着稳定与维持原状。而插在上面的高压水枪和玻璃注射器,却是破坏稳定的因素,将导致消失与崩溃。这是一次矛盾力量的角逐。而旁边的铁皮文件柜与钢丝隔离网,这类寻常事物,要纪念的是自1995年5月1日起,中国开始实行一周五天的标准工作制。最后,有两条长麻绳在地上划出一条通道,指向另一面墙上的“钥匙”形门洞。也许,它在指引你,用钥匙去打开这扇门--它象征着未来,一个潘多拉盒子。你禁不起好奇的诱惑,登上已有裂痕的清朝木梯。你确信自己可以顺利通过这条道路吗?它,也正是我们人生的隐喻:一切皆有可能,一切皆是未知。
通过这一系列的阐释,你可以感受到,原来当代艺术的作品里有那么多的符号象征和隐喻。虽然作品旁没有配文字说明,但只要你提前做好功课,去查找相关资料,以及跟随讲解员一同去理解作品,也可以看出作品里更多的意义。
原来,当代艺术也有丰富的内涵和思考。它既是艺术家的探索,对于现实的反思和表达,也是观众的第二次探索与解读。我们就像挖宝藏一样,去挖掘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思考,当代艺术就不再是孤立、费解或哗众取宠。在一个更宏观和综合学科的背景下,我们借着当代艺术,扩展了自己知识和思维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