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被一个朋友叫作“人生导师”,不禁让我眉头一紧。
人生都是自己的,需要导师吗?这个锅,不能背。
其实,我也害怕变成“导师”。一是,何德何能,必然误人前程;二来,我也同你们一样迷茫。
自从写公众号起,我的阅读反倒变得越来越浅。为了寻找素材,我读大量的网文,开始跟风。曾经用在大部头上的时间,现在都用来读推送了。可读的多了,反而开始怀疑自己。
为此,我感到焦虑。越来越多的“导师”开始影响我的生活。每每一有热点,便各个化身道德的圣人。该怎样看待这件事,该做哪些,又不该做哪些,好像都是别人在告诉我。信息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快捷,却也越来越杂乱。在我还没有开始思考之前,就已经满是结论。读得多了,难免影响自己的判断。
如今,越来越多的写作平台受到追捧。不敢说全民写作,但“作家”越来越多,铺天盖地的网文涌进视线。我也是凑着这股热闹开始的,毕竟这样便捷的条件,曾经是没有的。可是写作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文章也越来越口水。几段故事,甚至几句金句就可以取悦读者。阅读越来越简单,也越来越快餐文化,少有自己的思考。
其实,网文也是有套路的。取一个冲突的标题,吸引点击率;用故事开场,可以引起兴趣;阐述观点,并用更多的故事来论证。加之引用几句金句,基本也就凑成一篇推送了。可通读下来,总觉得空空的。即便你的感受是“他说的真好,和我想的一样”。但观点还是人家的,嚼烂了又吐给你,多数没有营养。
“导师们”整理了金句,加粗观点,故事都给你划出了重点。所有的一切,都迎合了你的“碎片化”阅读。写的人模式化,读的人也不走心。记得几句金句,自觉颇有收获。好像人生都在进步,实则越来越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公众号写得好,三观必然很端正,对人性的解析都透彻,是情感的专家,人生的导师。可是,事实上,真的有那么多,活的透彻,看破红尘吗?
写的通透,不见得活得也如此。该纠结的依然纠结,走不出来的,还是会陷在困境里。道理会说,却不见得会做。人生本就是一边说开悟,一边又执迷,心如止水有几人?
谁也不比谁高级一些,你真的要别人“引导”吗?
有的人,写作为了兴趣,平台给予了展现的机会;有的,为了收益,积累流量并从中获益。然而,无论是哪一种,写作,总是为了讨好别人,是装饰过的。真的为了自嗨,日记也就够了。给你看的,总是你喜欢看的。但无论如何,为了“引导”别人的人生而写作,能有几个?
你还要依赖“导师”的引导吗?
好的文章当然有。在你热捧的大号当中,连岳、咪蒙、新世相等等,每一个,都有扎实的文学功底,独特的见解,引人启发。可是浅层次的阅读,总会错过它的精彩。
从某一天开始,我们都成为了速读的高手,一目十行,满篇的文字划几下手指就过去了。别人的观点被“拿来”,又被传播出去。却连前因后果都没有弄明白。
阅读离不开互动,是与作者的交流。深层次阅读,往往都是在质疑作者的过程中度过的。如果说,写作是为了讨好别人,那么阅读,完全是为了取悦自己。正如每个人心中的“哈姆雷特”,同样的热点,就该有不同的看法。只有经历过,才懂得其中滋味。听别人的故事,是不会明白的。
同样的一个观点,若在你的人生中印证过,才是自己的。我们提炼不了别人的生活,“人生导师”也同样不行。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金句也不是适合所有人的。
浅层次的阅读,就像到此一游的合影留念,热闹一阵,却少有收获。
深度阅读,是对未知的探索。没有一个人,能完完全全独立于这个世界。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另一个人的影子。阅读,就是寻找属于你的那片剪影。可影子终不是实体,再看也不能取代你。但它带给你别样的体验,在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境遇,自然有不一样的感受。
停止浅层次的阅读,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质疑。不要做“乌合之众”,即便眼前的观点被大多人追捧,也需要自己的验证。被动的接受,只会让你变得依赖,失去方向。
停止寻找你的“人生导师”,他们一样在生活中迷茫。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你,也没有人比自己更热衷于你的人生。
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