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我和主我统一会比较快乐,客我和主我不一致会比较矛盾。
我的主我是敏感、自卑、脆弱、依赖性强,别人都认为我豁达、乐观、独立、懂事等等,真的完全不一样,我会把弱小的自我隐藏起来,努力营造自己强大的样子,不让家人担心,让孩子安心,让朋友和我在一起开心。所以会我会委屈自己,从现在开始我要表达自己,别人让我不开心了,不要装作不在乎,然后默默纠结生气,而要敢于表达出来,不要害怕破坏关系
(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的,你让我难受了,你拿我开玩笑只有我觉得好笑才叫玩笑,如果我觉得不好笑就不是玩笑是伤害)
萨提亚九种不同的原生家庭
一、完美主义者:爸妈不停的要求你做超过你自己能力的事(父母情绪焦虑,行为强迫,拯救+受害)付出的多更焦虑,牺牲自己
二、过度高压:孩子没有主动权和话语权(孩子绝对服从和绝对对抗)
三、过度溺爱:没有原则,让孩子完全按自己的意图行事(家长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从小没有被满足)
因为我从小情感被忽略,所以对孩子存在溺爱,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不忍心拒绝,明知道孩子的玩具多的已经堆不下了,孩子想要还是给买。
四、过度保护:父母过分担心,过度焦虑,什么事都包办(孩子像温室里的花朵,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受挫)
孩子从小是奶奶带着,奶奶对孩子保护得太好,孩子不会和人交流,在幼儿园受孤立。后来我们带着也是看孩子性格内向,对孩子各种担心,孩子一遇到问题,就主动帮他解决,孩子解决问题和抗挫能力不足。
五、过度惩罚
六、忽略,父母特别忙碌,或者兄弟姐妹竞争
我从小被忽略不是父母忙,妈妈对我也挺好,就是关系不亲密,上学放学不管多早多晚都是我自己走,别人会说你孩子多么独立,胆子大,我就刻意放大这个“优点”,现在想想其实我是害怕的,想父母接送我,但是我不想说出来。
七、拒绝:冷漠,没办法和孩子亲近
妈妈从小到大没和我亲近过,到现在我也不会和我妈亲热,基本没有肢体接触,只有一起走时会挎着,还好我对我儿子很正常,能抱抱能亲亲,儿子有一阵子睡前都过来和我抱抱,但是现在休学之后就基本没有拥抱了,但是有肢体接触,只能慢慢来。
八、性侵
九、争吵、暴力:父母关系恶劣
我印象中父母在一起的画面都是争吵、打架(也许没有几次,但是我印象深刻),我的家庭也经常争吵,严重时有暴力,孩子也遭受过爸爸的暴力对待,是那种情绪失控的爆发。我到现在想起那个画面心里都难受的疼。是因为爸爸在商场打骂孩子,我受不了但又阻止不了,就跑掉了,而且关了手机,之后爸爸情绪失控骂孩子是因为他我才走掉的,让孩子一遍遍的给我打电话,打不通不许停,在旁边呵斥,精神上折磨孩子,我后来报了警,回家看孩子的样子心疼死了,我告诉他这件事和他无关,是爸爸妈妈出现了问题。当时觉得自己太无能了,竟然选择了逃避,让孩子独自承担那种恐惧和无助。很想和孩子道歉,但是现在谈这个怕引起孩子不适,事情已经过去了,放开自己,有机会找孩子谈谈他心里有哪些压抑的事情,如果他能说出来,再沟通释放情绪。
不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乞丐,小时候向父母乞讨表扬和奖励,长大后向社会上的其他人乞求认可和肯定,孩子本质上不需要表扬和批评,是我们需要这些彰显我们的权威,于是不断强化这种需求,孩子需要的是赞美、理解和建议,表扬和批评透漏着至上而下的优越感,长期这样,孩子会变成情感乞丐,价值外化,当别人对你好,就会想我给别人带来什么好处,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自己没有价值,所以爱孩子不要附加条件,每个人要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家庭三角模式
当夫妻不和谐时
·一方以过度的亲子关系掩盖婚姻中的痛苦,尤其妈妈和儿子
·孩子有可能成为泄愤对象(三角缠)
·子女成为家庭的焦点(可以第一,可以退学)
·儿女成为父母拉拢统战的对象(联合对抗)
原生家庭对婚姻的影响
1.不敢爱:父母婚姻不幸福,觉得所有一切都不牢固,既然注定要失去,那何必投入,在对方伤害我之前离开避免受伤。
2.不配爱:从小到大一直被忽视,被嫌弃,甚至被抛弃,认为自己不配拥有爱,注定找一个糟糕的人结婚,即便这样,也认为不配得到爱,讨好人贬低自己。对方是是一个优秀或者糟糕的人不影响他爱你或者不爱你。
3.不能爱:我的家人还生活在苦难之中,我有什么资格生活幸福。
4.不会爱:从没有被温柔的爱过,没有得到过爱,不会爱别人。
5.与家族连接过度紧密(伏地魔,妈宝男)
6.如果拯救改变不了父母,就拯救改变爱人
我父母感情也不好,我自己就有圣母情结,总感觉可以拯救老公于水火,老公对我的需要依赖一方面给我造成很大压力想逃离 ,一方面也让我感觉被需要的满足感(学习之后才发觉的)。
暴力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施暴者或受暴者。
老公成长在暴力家庭环境下,他曾经诅咒发誓以后绝对不会打孩子,但是最终他也变成那个他最讨厌的人。
如何面对来自父母的伤害
1.可以理解父母所做的事,但是父母所造成的伤害也是事实,要勇于表达。(你不是故意踩了我的脚,但不代表我的脚不会受伤)
2.克服道德焦虑,你有权利拒绝来自任何人的伤害(对于父母和孩子,告诉他们:我爱你,但是我不能给你伤害我的权利)
3.对过去结构式,重新建构(过往事件,我的感受,我希望父母怎么做,我如何做的更好),我们改变不了过去,但是可以改变对过去的看法。
小时候天特别黑,没人接送,现在重新建构,我其实可以向父母求助,父母会接送我的,但是我没有,我都是表现得很独立,不用人操心,用这种讨好的方式获得关注和表扬,在这方面自己也有责任。
4.在叙事中释放过往堆积的委屈、愤怒、怨恨(委屈压抑久了-愤怒压抑久了-怨恨)
在家庭战争中没有旁观者,都是参与者。
5.拿掉父母的“隐形指挥棒”,遇到事情不要想着如果父母在会怎么对待我,要重视自己的想法,自己在这件事上的收获。
6.我改变而不是期待他们改变。
作业:我很好,因为我经历了(),我却依然()
孩子希望在原生家庭获得什么
1.关注
如果有事关注不了,要和孩子有约定
我们不仅要表现(满足外人对自己的要求),更要表达(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内在感受),会表达会滋养自己,重视自己感受
2.公平
越是曾经被不公平对待过的人,越在意公平不公平,越是曾经不被
3.安全感 ——心理上,生理上(虐待)
4.爱——对孩子的耐心,用美好的正向的词表达爱
不要把自己所有的问题都归于原生家庭,三岁身体不好可以归咎于没吃母乳,三十岁身体不好还说因为没吃母乳不可笑吗,人长大通过学习可以后天修复自己的问题,最终和原生家庭和解,是真正的和解不在乎了,而不是道德绑架式的委屈求全。人都是不完美的,每个孩子原生家庭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我要清晰自己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原因,然后通过学习调整自己或者特意对自己的行为模式做出改变。然后不要让自己原生家庭带来的问题在孩子身上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