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即是多

自己接触樊登读书会时间不长,但是触动良多,在工作和生活上的感悟也有不少,借着《少即是多》这本书做个分享。

简单,让我学会了坚持

上海这个城市,充满了压力和机会,尤其对我这种外地过来打拼的80后,面对未来踌躇过,迷茫过。曾经畅想过很多未来的可能,为自己设定过很多目标,学习理财规划,学习专业技能,计算机,英语等等。结果不堪重负,为了计划而计划,最终因为未能及时完成而挫败和愧疚。我开始反思,开始从单一的简单的目标着手,比如英语的巩固,每天固定一段时间专注的学习,并让这件事慢慢变成习惯,(具体的推荐大家看一本书《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受益良多)之后再慢慢开展新的计划,过程中这种简单的坚持最重要的是给你带来自信,原来我是可以做到的!我加入读书会的目的也是一样,简单的坚持,积跬步以至千里。

觉知当下,让我学会了如何陪伴孩子

家有一娃,上班族的我下班后总会想偷懒,或者忧心工作上的事,跟孩子在一起总会心不在焉,觉知当下,《正念的奇迹》中也说到过,我们活在此刻不应该总是为未来而焦虑或者为过去而懊悔,单纯的感知当下,摈除杂念,陪伴中体会到了以往体会不到的乐趣,跟孩子的互动也越来越多,孩子也越来越愿意跟我分享交流,有一种稳稳的踏实的幸福,不再焦虑,从容了很多。

我们需要一种踏实的厚重,而不是繁杂的浮躁

我们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已经习惯了每天刷朋友圈,看各种标题党的新闻,吃着各种速食文化,我们缺失的是自己的思考,是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而这一切,被整个社会的浮躁和物质诱惑严重冲击着。看了季羡林的《留德十年》才知道什么叫十年磨一剑,季羡林在书中提到他最简单惬意的时间就是在哥廷根的那段日子,原文如下:

我继续钻研佛教混合梵语,沿着我的博士论文所开辟的道路前进。除了肚子饿和间或有的空袭外,生活极有规律,极为平静。研究所对面就是大学图书馆,我需要的大量的有时甚至极为稀奇古怪的参考书,这里几乎都有,真是一个理想的学习和写作的环境。因此,我的写作成果是极为可观的。在博士后的五年内,我写了几篇相当长的论文,刊登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上,自谓每一篇都有新的创见;直到今天,已经过了将近半个世纪,还不断有人引用。这是我毕生学术生活的黄金时期,从那以后再没有过了。

所有的大师都不是一天养成的,连郭靖的降龙十八掌都是在树桩底下一掌一掌打出来的,当然自己没有季羡林的天分,又少了郭靖的那份执着,但完全可以通过读书来积累出自己的一份厚重,活出一份从容。

第一次分享,却是自己近期的由衷体会。也希望与书友们多交流,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