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用语层出不穷,最近被问到“丧是什么?” 我也不清楚,就问朋友何解。答曰 “丧就是指在一段时间特别颓废,情绪差到啥事都不想做。然后放纵自己暴饮暴食,刷剧玩游戏。等这段时间过去了,情绪恢复一些,又会再次沉到谷底,反复地钟摆运动。” 朋友反问我,"那你有很丧的时候吗?"
听完解释,我想了想:“有啊,肯定有。” 我觉得感觉自己丧很正常,因为我们的情绪,本来就是高低起伏,一会儿很振奋,一会儿又低落,这样交替循环,周而复始。我很好奇是否有人能时刻保持正能量呢?怎么能时刻保持正能量呢?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造成我们丧的原因,看清楚控制我们丧的机制是什么。
就像我们明知道有些内容,无论是电视,电影,还是书籍,看了之后并不会让我们变得更好,反而会让我们的情绪状态持续恶化,我们是否会去看它吗?
我们的理智会说:“当然不去看啊!我又不犯傻。”
然而,一旦回放我们的生活经历,我们就会发现:
情绪一旦不好,我们就开始看剧……然后情绪更加不好……然后继续看剧……掉入旋涡里,越来越讨厌正在看剧的自己。心里有一个声音对自己说:“好了,看完这部剧我就振奋起来。”
那么在这种情形的背后,我们把情绪的主导权交给了谁呢?我们自己做了决定:电视剧有多长,我们就让情绪停留多久……
于是就形成了很多人应对负面情绪的模式。一旦有一点儿不开心了,有一点儿懈怠和不想做事的情绪了,好吧,开始刷一刷,放松一下,很快就沦为彻底放飞自我的御宅。看完了之后,可能振作几天。只要又有不愉快的情绪浮上来,我们又自动切换到这个模式去应对。爱奇艺会员时刻在召唤我们。
这样看来,真正控制我们丧的,并非负面情绪本身,恰恰是我们习惯性的,无意识地应对负面情绪的方式。我们允许它停留几个电视剧,它就会吞噬我们几个电视剧的时间,影响我们本来能够利用这几个电视剧的时间完成的工作。
搞清楚了导致我们丧的原因之后,那么接下来是不是要找到应对的办法呢?
之前在熊猫书院里,我读到过一个故事。作者讲的是养老院里面,老人们一日三餐都被照顾的很好,也不需要做什么。这些老人却很不开心,感觉很无力。后来,让这些老人一起每天挪动屋子里的家具,换地方摆设。然而就是这样小小的一个举动,突然之间,激发了老人们的生命能量。他们每天忙的不亦乐乎,没工夫去感慨年老体衰。
作者用这个案列说明”强化内在控制感”的重要性。哪怕是收拾桌子,整理书柜,都能带给我们一种积极主动的,我在塑造我的生活的感受。刻意地去做一件小事。全心全意地,只为自己做的一件小事。定期清理衣柜里的衣物。或是养花。或是写日记。给这小事足够多的时间。每天锻炼打卡,读书打卡,写日结也都是好的。
应对负面情绪的方式不能是习惯的,无意识的,要是刻意的,全心全意为自己考虑的。当我们不因为丧而宅的时候,我们能感受到积极主动,我在管理自己生活的元气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