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期•自我怀疑
走出校园的象牙塔后,由于思维没有转变,所以在复杂的社会丛林,走了不少弯路。
有被文化公司忽悠过去做销售,最后薪水还拖了半年才发;有进过初创公司,结果没几个月就和大公司合并了;有在上市公司工作过,枯燥重复流程化。
我身边的朋友,有在初创公司做一把手的,有在小公司如鱼得水的,也有在大企业悠然自得的,于是,我就在想,是不是我自己的问题?
我买了大量心理学、职业规划和职业测评的书,试图去了解自己的性格、优点和缺点;我也主动询问身边的朋友,想从她们的评论中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我想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一份完美的职业规划,然后再开始行动。
但,令人沮丧的是,认识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本来就是复杂的,有时沉默寡言,有时积极热情,工作也没有规定非要某种性格才能胜任,比如同样是销售,内向的人不一定业绩比外向的人差。
更令人沮丧的是,我既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突出的优点,也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强烈的爱好,也就是说无论是从优势,还是从兴趣,我都无从下手。
我陷入到了自我否定的黑暗期,我羡慕那些从小就知道自己要当钢琴家的人,难道我的人生就只能这样得过且过了吗?
曙光期•渐行渐修
当我发现自己无法通过了解自己而确定职业方向的时候,我很沮丧,也很茫然,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
“你迷茫,是因为你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
这句话,是我人生的转折点。至此,我想明白了一件事:既然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适合做什么,那不如先学习一些通用技能,来充实自己。
接下来就是疯狂买课、忘我学习的阶段。
我并不知道通用技能有哪些,于是通过上网搜索,最后锁定了三个领域:时间管理、理财和沟通。
首先是时间管理,因为考虑到要学的知识太多,而且还要平衡工作、生活和学习,我怕时间不够。
我看了各种时间管理的书籍和课程,最后我发现,时间本质是不可管理的,也没有什么通用模板,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记录时间,和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时间。
时间管理想明白后,我马上开始了理财和沟通的学习。对于理财我完全是小白,而且态度很保守,于是我就从最基础的概念学起,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弄清楚“什么是理财,有哪些理财方式,普通人该怎么理财”,因此也进行得相对顺利。
至于沟通,这是一门偏实践和总结的技能。我会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沟通方式,观察他人的沟通方式,并反思自己的问题,然后制定改进对策,在日常沟通中渐行渐修。
在学习最初制定的通用技能时,我也慢慢发现了其他需要学习的技能。比如,英语、写作、演讲、编程……我根据自身需求,选取了英语和写作这两个方向进行深挖。
就这样持续学习了大半年后,我发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我不再因为迷茫而焦虑了!
原来,走出焦虑最有效的方式是多走几步,在实践中渐行渐修。
黎明期•水到渠成
锁定了英语和写作领域后,我就开始寻找这方面的大神,去报他们的课,同时我也开始链接身边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学习进取。
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讨论同一个话题,发生不同的思想的碰撞,是我最开心的一段时光。
但至此,我依旧没有找到自己想从事的职业。于是,我开始反思,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做什么的时候会废寝忘食,并且也有所成就?
最后,那个从很久以前就植根于我内心地答案,终于脱颖而出:读书和写作。我喜欢读书,也喜欢写作,而且在之前参加的征文比赛中,也曾收获一些肯定,只是我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很好,我也不知道原来你是不是作家,也真的有人可以靠读书写作为生。
我在自己的同好圈里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很多朋友都为我高兴,更重要的是,有朋友给我指明了方向——新媒体。
我对“新媒体”充满了好奇,开始了解这个行业,咨询行业从业人员,并和朋友探讨这个行业。我发现,越深入了解,自己就越喜欢这个行业。
确定方向后,我将群备注的行业统一改成了“新媒体”,然后神奇的事发生了:有从事新媒体行业的朋友主动加我,跟我探讨行业动向,也有想转行到新媒体的朋友加我,一起钻研如何进入这个行业。
渐渐地,我在微信里联系最多的是与对新媒体感兴趣的朋友,看新闻最关心的是新媒体行业动态,就连线下活动也是以新媒体为主题的聚会。
于是,我的朋友圈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前所有的微信好友都是认识的熟人,朋友的内容也都是美食、风景和秀恩爱。现在,朋友圈充斥了大量的“网友”,有创业、育儿、学习进修等各个方便的内容。我自己也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虽然,目前我并没有成功转行到新媒体,但我相信,功不唐捐,假以时日,我定能如愿以偿。
相信你自己,你的人生充满了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