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每日复盘
今天感恩的三件小事:
1.阅读了一本好书
《深度工作》,颠覆了自己对肤浅工作的认知,重塑了对小小梦想的渴望,离自己内心喜爱的工作更近一步,目标更加明确,行动必须跟上。感恩我看到了这一切。
2.有幸遇到"接地气"的写作课
金老师的写作底层课,没有"一个月写作变现几万"吸睛口号,浮夸的私欲刺激,人家老师大学期间就一直坚持写,毕业还出书送给身边的好友。殊不知段子手看生活,信手拈来都是素材,但背后都是不为人知的坚持和积累。
感恩第一次认真学写作就遇到这个团队,它告诉我写作要踏实,高手不屑于套路,但高手必须依靠坚持不懈的阅读和反思。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有引路人能提点你,"年轻人,踏实点",本身就已经很不易。
3.感恩读者
今天陆续收到朋友们的点赞,心中不开心是假的,过分谦虚就是虚伪,我付出时间写,肯定是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和鼓励。但是我还很肤浅,写作之路才刚起步,我只不过比别人多走了小小一步,那就是"坚持"。
用队友的话说,"自律的人很可怕,自律的女人更可怕,自律的宝妈最最可怕!"哈哈哈
感恩有人欣赏我的文章,这是我继续坚持的动力。
Part2 读书笔记
《深度工作》[美]卡尔·纽波特
还在为职场上,数不清的邮件回复头疼吗?还在为做不完的工作烦躁吗?如何是,那你迫切需要阅读这本书,它教会你实际的方法去提升你做更有价值的工作。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首先你需要对工作有新的认知
深度工作:
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此类工作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且难以复制。(比如,脑海中创作一个东西的感觉)
肤浅工作 :
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比如,开会时间过长会变成一个肤浅的工作)
全新认识了工作,我们再来看看,未来越来越贵的人群是哪三类?
1.和机器对话的人(程序员)
2.IP超级明星(不单单之演员,更多是网络资深专家)
3.资本家(有资本投入新科技的人)
仔细观察他们的共性,不难得出,这三种人群都具备以下两种核心能力:
1.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
2.工作质量和效率都达到精英水平的能力。
而这两种核心能力依赖于深度工作的能力,所以,深度工作将助你迅速掌握困难事物和实现精英级产出。
你可能不是很认同,那我们先看看咱们固思维定式:
1.最小阻力原则
丹尼尔卡你慢在《思考快与慢》,我们的大脑会有限处理,最小阻力最容易的事。做了那么多忙的简单事,阻力最大的事她却迟迟不去做。
职场上最多出现的就是,频繁召开项目例会。这些会议往往使人无法持续专注,导致日程工作无法及时完成。
而我们仍旧坚持开的原因,是因为这样更简单。并且多数人不愿自己去管理时间和工作任务,而是让每周例会迫使他们采取一些行动,或者提供一种取得进展的可视幻象。
2.我忙代表我认真
2013年雅虎新任首席执行官玛丽莎·梅耶尔认为:如果你看起来不忙碌,我就认为你的产出不高。其实很多人都是在围绕肤浅工作表面忙碌。
我们身边不乏存在这些人"忙碌代表生产力",超级忙碌,瞧,今天我从13:30就在开会到18:00,还有很多人一下午几个会,学了这本书,我就知道,这简直是效率低下的表现。
因为没人思考重点在哪里?总是拖着一群人开会,以彰显我的忙碌,这种虚假的忙碌让人根本没有时间思考对与错。
3.对互联网膜拜
在以网络为中心的技术垄断时代,深度工作让位于分散精力的互联网行为。正如尼尔·波兹曼所说,我们不再权衡新科技的利弊,开始自以为是地认定,只要是高科技就是好的。
现在为了红,要蹭热点,一个热点出来,社会全部关注同一个事件,人云亦云已经成为社会一大灾害。如果我要活出专注的人生,不再人云亦云,我们就需要腾出时间,留白给自己去思考,去阅读,去思考。
了解这些固定思维和偏见,接下来,一起看看践行的方法。
第一个准则,工作要深入
书中从管理欲望来着手描述,因为困难来自于欲望,它让我们选择自己适合的哲学管理(禁欲哲学,双峰哲学,节奏哲学)。
我认为最适合我们常人的还是最后一种,节奏哲学,把自己重点要做的几件事列出来,分配好合理时间段来做。
切记不要一口吃个胖子,可以从一天就列两件重要事情做起,先坚持21天,慢慢再拉长时间,逐渐培养为自己一个习惯。
除此书中还提到,工作要深度的一些小tips,我一句话总结起来,就是首先你得为深入工作付出点成本,其次别清高,还得适当保持正常人际交往,朋友间走动(前提自己合理安排好时间),最后是形成思维闭环,定期复盘更有利于进步。
这里要敲小黑板,
人真正处于深度工作四个小时已经了不起了。
书中方法很多,关键在于落地,找到适合自己的休闲和工作平衡方式,千万别邯郸学步。
第二个准则,学会拥抱无聊
现在马路上遇见这种场景太频繁,小青年骑单车听耳机,送外卖起摩托看手机,太不安全了,简直拿自己生命开玩笑。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现代人太恐惧无聊了,俗语"心智残疾"。
当你的一旦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大脑被重新编排,大脑已经不适应深度工作,所以一定得学会和自己独处。但是我们往往太需要从外在获得反馈。
无聊的时间是有效的。我们可以正念冥想,可以放空自己一会,工作中可以偶尔分心,规定好一个时间偶尔拿出手机看一会。
时常在大脑中提醒自己,我的工作不能随时被别人左右。尝试超这个方向走一走,不要给自己寻求借口。
第三,学会远离社交媒体
任何溢出法,会导致我们精疲力尽,注意力散漫,我们常以工作谈业务为借口,其目的都是,遮盖所有浪费在手机上的时间,生活中要以2/8法则,注意力放在关键事情上。删除一些手机上应用,我们会逐渐过上精简生活。
这里要敲小黑板,
如何看待生命中的16个小时?因为我们通常把白天工作8小时当作时间,另外16当成了赠品。除去你睡眠和休闲11小时,大可把剩下的5小时,当做另外新的一天。
在《睡眠时间》一书中,曾指出,大脑并不是像我们的肌肉一样,大脑想了8小时这个,再想8小时那个。对大脑来说,那是学新的事物,大脑并不累,反倒更容易产生心智,感受到增长,第二天大脑更加轻松。
我现在时常以这句话来激励自己,"人的区别差距往往在8小时以外。如果把这16小时当做一天中的一天",是否有更多时间去做自己喜爱的事情?"
四,摒弃肤浅。
如果老板让我做很多肤浅工作,我会向老板要更多的预算。
这些肤浅的工作可以交给实习生来胜任,一方面,实习生刚接触社会,可以通过肤浅工作来适应职场和学习。另一方面减少肤浅工作,才能让员工针对自己的岗位进行深度思考。这时能提升公司效率,关键是每个员工的成长,增加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
但是前提是,如果你说职场新人,你需要平衡在礼貌和深度工作之间的关系。
最后,送给你的结尾甜点,来个高度总结。
深度工作对抗是内心中像下走的东西。
我们总喜欢休息,喜欢取悦他人,获得存在感,这些东西很容易在互联网时代实现,刷个朋友圈,点个赞,消耗了我们太多时间。越是轻松的方向,越是伤熷(zeng)的方向。
深度工作是一个反伤熷的过程,我们从小到达,长大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伤熷的过程,我们越来愈老,身体越来也松弛,但是反伤熷是一个生命的特征,光合作用就是自然界一个反伤熷的过程,吸入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让自然变得有秩序。
那所以如何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有秩序,更加进步,而不是越轻松越好,能不动脑就不动脑,随便混下去,这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深度工作的过程。
未来是属于能够约束自己的人!
Part3 每日自律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