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想一个问题,包括我们从学生时代的语文课文、杂志文章等等,一篇文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为了给自己看还是给读者看?
如果是给读者看,那有一种更容易让读者理解作者思想的结构不是最好?这样沟通的效率比较高,毕竟读者的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所以结构化模板是非常好的工具,甚至大部分人都采取这种结构、套路来写,都没关系,反而很好。
重点在于“内容是什么”,我们传达给读者的精神食粮有没有新意、有没有干货。
现在回到问题:怎样避免内容同质化,写出新意?
两个方法:
1是先看后写:
针对一个话题,先看大家怎么写,了解一个话题的整体框架,积蓄一定的知识点,然后绝对不要复制他们的内容到自己的文章,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默写、复述一遍,这样才能成为自己的内容,再加上自身独特的故事或者经历,站队这个观点,增加一个“反对的”的视角解读,看看有什么漏洞,才能与众不同。
2是先写后看:
针对相对熟悉的话题,先不要看大家怎么写,自己根据思考先写一遍,写完之后,参考大家写的内容,各取所长、为我所用,重新调整文章内容,文章会更大概率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