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是兩天前,兒子對我說:“媽媽,你說你們每天有多少時間能和我在一起?”“確實很少。”我仔細想了一下說。的確是這樣,每天早晨兒子起床洗漱、吃早飯、上學,我基本上都在靜坐;晚上回家大家一起吃完晚飯,我洗洗刷刷,兒子休息片刻便接著去做作業;到差不多八點上樓來練習薩克斯,然後洗澡,九點鍾就上床睡覺了。
算下來一天和兒子在一起的時間也就半個小時左右,說到精心陪伴的時間,那就更短了。也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先生一直堅持早上送兒子上學,雖然一路上時間不長,好歹可以陪兒子說說話、聊聊天。至於我自己,可能連和兒子說話的時間都不多,難怪兒子拐彎抹角地向我表示抗議。
兒子出生後,從醫院回到家,本來準備讓先生搬出去睡,由婆婆搬來陪我一起照顧孩子。但當時我內心特別不愿意,總覺得不能少了先生的陪伴,於是想辦法轉著彎表達了我的不同意(兒子這點隨我)。於是雖然和公公婆婆住一起,但兒子是隨我們夫婦兩人一起睡的,直到差不多上學了,才獨自睡到自己的小屋去。
作為母親,那時候照顧孩子比較多,陪伴兒子的時間也比較多。和所有媽媽一樣,一有空就喜歡和孩子說這說那,恨不得把知道的一切全告訴他。兒子臨睡前給他讀繪本,也是每天晚上的功課。大約從兒子上學後,不知不覺我開始“退位”,而爸爸適時地填補了兒子身後的位置,爺倆兒的感情越來越好。一度心裡還有些不好受,“吃醋”的感覺,好在自己對自己說:“爸爸帶大的孩子更聰明。”成功地催眠了自己。
後來學習得越深,越發現想讓兒子有一個好的狀態,關注的焦點不應該在兒子身上,而應內觀,不斷地調整自己,把自己定位在放鬆、喜悅、平和的狀態,這樣,孩子會自然呈現出他應有的好的狀態。於是,便更加關注自己的成長,關注自己的情緒,關注自己的念頭,關注自己的障礙……而兒子也一天一天的成長起來。
但事事無絕對,關注自己的同時,對兒子的陪伴也很重要,特別是在兒子明顯需要,主動索取的情況下。昨晚兒子洗澡時,沒等他開口,我便乖乖坐在浴室的凳子上,聽他聊現在的流行音樂。回答他關於歌手的名字,荒腔走板地唱我熟悉的歌曲……儘管還有很多事沒有做完,但那短短的一刻鍾裡,我決定全都放下,全身心地陪伴兒子。
珍惜每一分鐘吧!因為轉眼,孩子就已長大,真的長大,不再需要你的陪伴。他將離開你的羽翼,張開自己的翅膀,飛向屬於他的那片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