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时的无扰时间,屏蔽掉周围的环境噪音,陷入自我的世界(就差一副蓝牙耳机了)。
前日说到最重要的一种,也是最晚习得的一种,叫做概括总结。
理科生,线性的逻辑思维是天赋,而明治维新的意义包括一二三四五六点的概括思维,就是他的天敌了。
小学时写不出段落大意,中学时写不出中心思想,这大概就是没有概括能力的典型。也一直无法预测政治答案的第三点后还有没有第四点第五点。所以选文理科是无需犹豫的。
但意识到自己缺乏概括总结能力,其实是一件很偶然的事。
大四,临近毕业,关于推免的事情(保送研究生),也进入了白热化。那时考研没有现在这么普遍,我甚至不知道考上本院研究生还是公费这回事,早早就定下了参加工作的志愿。针对保研的条件,院领导很重视,让导员充分调研大家的意见,保证后期评审公正公平公开。
于是导员召开了党员大会,针对保研的条件,让大家畅所欲言。第一个发言的同学说,政策很好,很公平,非常科学,合理,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继续深造。嗯,以十年后的我看来,这位同学的情商实在是高。而此时情商不高的我,开始主动举手发言了。
保研的条件分两类,一类是成绩说话,排名前列的同学自然获得保研资格,譬如我们寝室年年拿一等奖学金考全班第一期末带着我一起去上自习他温书我睡觉他90我60的唐tiatia同学,这样的好同学保研我是举双手双脚赞同的,祖国的科学技术重担就要落在这样的同学肩头了,相信院领导也会一样的放心。
然而另一类就很微妙了,是社会活动积极分子可以保研,譬如学生会的主要领导,学生党支部的主要成员,一种解释是,他们因为繁重的社会工作,而没能全力扑在学习上,但一样为学校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所以也不能让他们吃亏。(其实这些专项优惠政策的指向,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
然而作为直男的我就不这样认为了,举手:
“老师,我认为,这些在社会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事,其实在工作中,已经得到了锻炼,获得了关于工作的能力,正所谓求仁得仁,所以我认为他们其实没有被亏待,且从事社团工作本来就是自己的一种选择。”
嗯,论角度,我相信学院里应该无人能出吾右了。
但辅导员才是老江湖,先是对我看问题的角度表示了一番赞赏,然后话锋一转,说我们推免本来就是为了网罗优秀的人才嘛,社会活动能力出众也是优秀的一种表现,所以当然要推。就此避重就轻,躲过“研究”二字,太极好功夫!
随后又一些同学发言,当然也都是高情商高智商的孩子,会议很快眼看就要在愉快的气氛中落幕了。这时导员突然cue我说,“王斌你来总结一下吧!”
what?完全没有准备,顿时语塞不知所云。还好在尴尬的几秒钟后导员意味深长的看着我说:“概括能力还要加强啊!”哪种语气,好像是一种好容易发现一个苗子结果最终还是不成器的感慨,所以至今留下很深的印象。
现在想想,总结能力、概括能力,确实是做一个所谓“领导”的必备本领。其实也就是全局观,大局观,考虑问题的完整性。这些,都是我要在一个工作或行业浸淫很深以后才能悟到的。因为毕竟我还是希望能够言之有物,而不是夸夸其谈。当对一个事物的了解越全面,我的判断也就越准确,而如若我对背景的介绍越完整,那么对方理解起来也就越轻松,这些都对我后来的工作大有裨益。
所以虽然概括性思维并未来自于我的导员,但却是导员点醒了我,有了这份意识,也才会有后来的努力。这也是我在大学学到的最后一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