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信不立,业无信则不兴,国无信则衰。这句流传了千年的信条道破了“诚信”对于个人、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放在千年之前的古老年代,还是放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今世界,这都是永恒不变的定律。一个人如果从小养成了不讲信用的不良习气,他长大后就会因为失信而丢失别人对他的信任,令身边的人逐渐疏远他,那么,他最终便无人可依。
有个曾子杀猪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一次,他的妻子出门去市场买东西,她的儿子扯着衣襟,又哭又闹,要跟着去玩。曾子妻被闹得没有法子,就弯下腰哄他说:“你回去吧,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小儿子咽着口水,方才罢休。
妻子一回到家里,只见曾子正拿着绳索在捆肥猪,旁边还插着一把雪亮的尖刀。“你疯了!”曾子赶紧拦住他说,“哄孩子的话,你何必当真呢?”曾子严肃地说:“孩子太小,分不清是非,他什么都跟父母学,你骗他,他就会学会欺骗。做母亲的欺骗自己儿子,做儿子的不相信自己母亲,这样还有家教吗?”曾子说完,还是把猪杀了,煮给儿子吃。古代圣贤都知道要做个有信的人,要做个有信的榜样。
究竟什么是信,它又是怎么发挥作用的?通过魏文侯发达的故事可见一斑。
那时候,魏文侯魏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国师,他每次经过名士段干木的住宅,都要在车上俯首行礼。四方贤才德士很多前来归附他。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家都知道魏文侯的人品是可信的,也就是他的行为都是真正意图的反应,跟着他绝对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比如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自己的贡献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等。所以,信的内涵有着言行一致、思想行为可预测的意思。
一天,魏文侯与群臣饮酒,奏乐间,下起了大雨,魏文侯却下令备车前往山野之中。左右侍臣问:“今天饮酒正乐,外面又下着大雨,国君打算到哪里去呢?”魏文侯说:“我与山野村长约好了去打猎,虽然这里很快乐,也不能不遵守约定!”于是前去,亲自告诉停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可靠,与人约定或答应他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即便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办法完成,也一定要给人家说明,最忌讳的就是有头没尾,比如领导交办一个事情,没有回应,完成没有领导不知道,完成的程度领导也不能及时掌握,领导就会觉得你是个无信的不可靠的人。在家里也一样,出门前先给父母家人说一声,有事回来晚了,要及时说明情况,回家后,也要先打声招呼,这都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
这时候,来了一个好事者,韩国邀请魏国出兵攻打赵国。魏文侯说:“我与赵国,是兄弟之邦,不敢从命。”赵国也来向魏国借兵讨伐韩国,魏文侯仍然用同样的理由拒绝了。两国使者都怒气冲冲地离去。后来两国得知魏文侯对自己的和睦态度,都前来朝拜魏国。魏国于是开始成为魏、赵、韩三国之首,各诸侯国都不能和它争雄。
守信的人从来都不会三心二意、两面三刀、出尔反尔,因为这些不好的行为很容易让自己在大义上处于不利的位置,不要轻易的去挑衅生事,除非自己确保是在正义的一方。言行一致,才是做人的最基本原则,玩弄机巧最终只会把自己玩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