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酷爱 读书的人,与书的结缘 始于童年。
我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刚记事儿的时候,我和弟弟妹妹们的童年,都是在妈妈的故事里,进入梦乡的,这也就是最早的启蒙版的睡前故事书吧?
说起来,同样喜欢看书的妈妈,还是蛮有创作才能的。即兴的口头创作,真是手到擒来。在那个物质相对贫乏的年代里,妈妈的故事,使得我们童年的梦境,色彩斑斓,倍加美好。所以,作为家中的长姐,略大一点儿的我,就会在妈妈忙碌的时候,有模有样的给弟弟妹妹们讲故事了。我的故事,也能让幼小的弟妹们听得如痴如醉,还吸引的邻居的孩子,甚至比我年龄还大的哥哥姐姐们来听,我成了名副其实的孩子王。
记得刚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村里有个小小的阅览室。妈妈经常借书来读,我印象很深,这些放在她枕边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伐木人传》、《青春之歌》……也成了我的课外读物。
那时候,不认识多少字,只能根据上下文,连蒙带冲。居然也能大致看懂书的内容,同样的字,反复几次也就认识了。这样,我早早就认全了常用字,小小的心灵在书中描绘的世界里徜徉,思想跟书中的主人公们交融。
启蒙文学读物的力量很大,我从上小学语文成绩就尤为出色,造句、写作文,更是如鱼得水,深受老师赏识,和同学们的羡慕,被大家誉为“文学家“。从此,当作家,成为了我的理想。
小学的时候,儿童读物主要是连环画,就是上面是图画,底下是文字的小画书。出现了根据故事影片制作的连环画。像《闪闪的红星》啦,《人到中年》等等。我非常想有一两本这样的画书。家里没钱,我和二妹妹背着小筐,捡废铁丝儿,铝丝,破旧的鞋子,夏天,到树林里找蝉蜕,摞柳条卖钱,掼钱买小书。
记得那年春节前夕,妈妈打扫房,拾掇出一小堆旧鞋子啥的。我和二妹背着筐子,来回走了12华里,去乡里交破烂儿。卖破烂儿后,花了一角钱,买了一本《西门豹的故事》,另外还有一本《鱼岛之子》,高兴的我们姐妹俩爱不释手,看得书里的内容,几乎都能背下来。那个春节,因为有了新书,我们份外的欢喜!
进入中学后,接触的同学越来越多,大都是书友。我们自己买不起太多的书,就互通有无,资源共享。本来性格内向的我,因为某位同学有课外书,为了借书,勇敢的跟他主动交流,而成为了朋友。当某一本朝思暮想的书借到手里的时候,我那种激动,那种幸福,那种期待的感觉,真是记忆犹新啊。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自己涂鸦,写一些东西,并开始向全国各大报刊杂志投稿,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文章也变成铅字。这个梦想,如同漫漫长夜里的那颗北斗星,照亮了我的青春岁月!
上师范,是在我们的县城,有一个小小的图书馆,我成了那里的常客和忠实的读者。每天,一边紧张的学习,一边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写作,并记录了大量的笔记。
经常有这样一个画面,每到午休时间,教室里同学们有的织毛衣,有的休息,大家却很安静的听我讲看过的书里的故事,大家乐此不疲。两年的时间,我几乎,每一两天读完一本书。是书香,伴随着青葱的青春时光,留下一路美好的回忆……
后来,19岁,我的文字终于登上了全国各级报刊杂志,梦想照亮了现实。
再后来,工作越来越稳定,收入越来越高,自己积累的书籍也越来来越多 。行,住,坐,卧,书,成为我形影不离的朋友。虽然电子书越来越多,我还是喜欢纸质书,喜欢图书馆的静寂,喜欢在书林里行走的充盈……
“茶能醉人何需酒,书能香我无需花“。书,提亮了我的青春;书香,让我的豆蔻年华与众不同;书韵,使得我的中年无惧岁月,无惧年轮。
清晨的田野中,夕阳的小路上,一卷在手充盈感,真好!睡觉时,枕边有书,淡淡的书香入梦,真的非常幸福!
原创不易,如需转载,请征得本人授权,并标注作者及出处,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