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越下越大。
远处的山、竹林、田野,全都被雨雾笼罩。
哀乐声阵阵。
这瓢泼的雨,是在为您的逝去而降的吗?
村民们三三两两站在雨棚下吃着早饭。
今天是大舅出殡的日子,我们一早从城里来到乡村。
半年时间,我的两个舅舅先后离世。从此,这世上我没有舅舅了。
看着雨中瑟缩的破败的老屋,我依稀记起小时候我也曾在这里,曾在外婆的床上睡过。
外婆离世更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大舅享年八十一,小舅享年五十七。
我们与母亲的娘家亲戚并没有特别亲密的联系。他们在农村,我们一直在上学,后来工作,走动得自然没有母亲勤,但在舅舅们的灵堂前,我仍是涌出了泪水。至少我知道,他们待我们这些外甥、外甥女总是亲切的,温和的。
还记得前次祭奠小舅时,遗像上的小舅是微笑着的,笑容显得轻松,显得满足。今天,在走进大舅的灵堂之前,我还在想,他有遗像吗?他照过相吗?灵堂前自然也是有的,我想那应该是他的身份照。看不出大舅有什么表情,或许没有表情就是他的表情吧。近几年见到大舅,他是越来越干枯,近于皮包骨头了。问起大舅是否病逝,父母亲愤愤地告诉我,大舅可以说是饿死的。
大舅生养了五个儿女。大表姐嫁在同村,小表姐嫁在邻村。当初分家时,大舅归小儿子也就是我的表弟负责,大舅母归大儿子也就是我的表哥负责。大舅母早已去世多年,大表哥不用尽什么赡养义务。表弟在城里打工,大舅一直是和残疾单身的二儿子一起生活,而据说二表哥对他也并不好。至于大表哥,自己的生活也过得一塌糊涂,根本置老父于不顾。大舅跟着二表哥,估计就是饥一顿饱一顿地挨着日子。女儿毕竟是泼出去的水,各有各的家庭,也照顾不周。母亲和姨姨两姐妹时不时地周济一下大舅,但远水也解不了近渴。就在如此艰难困顿中,大舅也活到了八十一,几乎没有进过医院,也没有大的病痛折磨他,还看到了曾孙出世,抱过了曾孙。他的生命真可谓如蝼蚁。而如今他的儿孙们,依然不成器,也将如他一般如蝼蚁般地生存下去。
母亲曾告诉我,大舅会过得如此艰难,也怪他自己太过懒惰。大舅在我眼里是极其老实本份 的,我想,母亲所说的懒惰应该就是指他随遇而安,从来也不知拼搏进取,得过且过。所以母亲的话大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味。
在两个表哥身上,我看不到一点希望。残疾的二表哥也将是活得无声无息,自生自灭。惟有表弟看起来还在努力地生活着,至少他的小家庭目前还是比较安定的。
相比之下,小舅短暂的一生,受尽伤痛、病痛的折磨,他在我看来却是幸福的。
小学都没上过几年的小舅,却娶了高中文化的舅母。我清楚地记得小舅母的父母在她结婚当天还带了人来大闹婚礼现场,但小舅母不为所动,依然坚决地嫁给了小舅,真不知道小舅怎么有这么大的魅力。而在三个女儿都还没有成年时,小舅就出事了,是小舅母从死亡线上把小舅拉了回来。落下残疾的小舅继续陪伴着舅母,陪伴着三个女儿,看着她们长大成人,成家,然后看到一个个外孙出世。就在日子渐趋平稳的时候,小舅又患上了重症,小舅母依然努力地为他医治,可终究无力回天,小舅还是于去年八月离开了。小舅母的命运多舛,而从小舅这一面来看,小舅无疑是幸福的。有一个这么坚决要嫁给他的妻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挽救他的生命,不离不弃,伺候了他一辈子。虽然生的是三个女儿,但女儿们隔三岔五都会回去看望他们。小舅该遗憾的就是他的幸福的日子太短了。
殡仪馆的车来了,人们抬着棺木从灵堂出来,一口薄薄的棺木里,躺着我瘦得不成人形的大舅。他的披麻带孝的儿女们哭声顿起,似乎是伤心欲绝地扑向棺木,人们搀扶着他们,想来是怕他们伤心过度。我不知道这五个儿女在那一刻,是否有着真正的哀伤。我愿意相信,至少我愿意相信我的两个表姐的哀伤有一些真切。站在远处看着这一幕的我,还是感觉到自己脸上泪水的滑落。都会哀伤的吧,不为别人,只为自己,只为我们也都终将离开。
大舅和小舅,一个长寿,一个早逝;一个四世同堂,一个没有子嗣。大舅,你不识字,你不会如我这认得几个字的所谓文化人一样多愁善感,你应该还是会感到欣慰的,是吗?生前,你没有被病痛折磨;身后,有儿女为你送葬,有子嗣为你祭祀,你也应该会感到满足的。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或许,人都有各自该承受的,我又何必伤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