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看了很久了。朋友送的书,她自己也没看过,说是觉得名字适合我,一般般。可能是拖的时间太久了,看起来没有特别吸引我,看完也没有悟出什么。不过很多时候很多书里的道理知识描述,总会在很久之后才在生活中被“恍然大悟”。
终于进入下一本啦.
余华的大部分书都看了,不是凭推荐,是纯粹的喜欢这个作者,看完一本忍不住再看其他。以前最爱«活着»,具体为什么爱也说不上来。后来看了«兄弟»,更爱。其中一段时间理想竟然变成成为李光头一样的破烂大王,倒不是真的要去收破烂,而是变得大大咧咧一副一无所有的样子去奋斗。
这本书是在驾校忙里偷闲看的,断断续续感触不是很多,里面的故事情节让我隐约感到没有道德底线的可怕性。
一本相比起来比较冷门的书,从狗狗的视角来看人类的各种行为,思维往往不按常理出牌,很可爱。这本书是在完成副本的时候看完的,每天按时提交读书笔记,不管怎么说效率是提高了不少,几天就看完了,人还是要约束一下自己。
萝卜书摘很好用。
这个博客总结写的比我好
👉blog
在家看了一半,走时买了kindle就下载了,接着在飞机上看完的。
杨绛先生整本书都围绕一家三口,很温情。但说实话,感触不是很大,甚至有点不是很喜欢杨绛这种性格,说不上来不欣赏什么,看书时总在心里略带排斥。至情至性之人不假,但隐隐略带小家子气。反倒是很喜欢阿圆和钱钟书先生。
看书的时候总想到一朋友的母亲,从其语态和文字中看出她与杨绛先生很相似,所以有很强的代入感。
额...怎么说呢,大概是因为没有连续看的原因,前面还可以,后面...看不下去了,草草翻过... 👀
前年看的书,今年圣诞节买了法语版送给老板兼友人的Madame。很喜欢的一本书,本来是为了完成英语作业,看一本小说写读后感的,结果发现真的很好看,就读完了中文版。对书尾的一段话印象很深,从第一次看到刚好是前年平安夜,一个人窝在沙发上看到这里,忍不住发了朋友圈记录了这段话的一部分:
我会祈祷他原谅我这些年来对他的漠然不觉,原谅我曾经背叛、说谎、作恶而未受惩罚,只有在我的危难时刻才想起他。
配图是余华的«第七天»扉页,创世纪的第七天,刚好也是喜欢的书。这一段话后来常常想起。
作为一个基督徒,很多时候真的发自内心的感恩,但更多时候都是肉体上的懒惰,遇到人生的十字路口又无能为力的时候尤其感同身受,绝望的发誓却犯错一次又一次,但当时的虔诚却又都是真的。
我又转头看向老唐,他跪在舞台上,口中念叨着生平所犯的大小过错,如有罪之人幡然醒悟般,老泪纵横。
每次看到这段话都热泪盈眶,说不上来为什么,就觉得好像很理解他。
我在地面铺开那张滥竽充数的祷告毯,双膝跪倒,头磕在地上,泪水湿透了床单。我朝西弯下腰,那时我才想起自己已经不止十五年没祷告过了,早已把祷词忘得一干二净。但这没有关系,我会说出依然记得的片言只语:惟安拉是真主,穆罕默德是他的使者。现在我明白爸爸错了,真主真的存在,一直存在。我看到他在这里,从这条绝望的走廊的人群眼里见到。这里才是真主真正的住所,正是在这里,而非在那些发出钻石般明亮光芒的尖塔耸立的清真寺,只有那些失去真主的人们才能找到真主。真主真的存在,他必须存在,而如今我将祷告,我会祈祷他原谅我这些年来对他的漠然不觉,原谅我曾经背叛、说谎、作恶而未受惩罚,只有在我的危难时刻才想起他。我祈祷他如经书记载的那样慈悲、仁爱、宽宏。我朝西方磕头,亲吻地面,承诺我将会施天课,将会每天祷告,承诺我在斋月期间将会素食,而当斋月结束,我会继续素食,我将会熟背他的圣书中每个字,我将会到沙漠中那座湿热难当的城市去朝圣,也会在天房之前磕头。我将会践行所有这些,从今日后,将会每天想起他,只要他实现我的这个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