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试着读书时,发现自己有两个不知道:这也不知道,那也不知道!
为什么别人能够对一个话题侃侃而谈?自己却觉得这个人说得也对,那个人说得也对?
书看多了,一开口,这本书说,那本书说,都是别人说,我好像没有自己说。
思考的深度,观念的创新,我好像总是没有自己的论点,总是拾人牙慧。
有句话说: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融入到你的气质,你的举止里。
我们希望我们读的书立马就成为我们出口成章的章,但它没有经过遇见,思考,沉淀,这时它与你是脱节的,我们看书,与酿酒一样,一切配方齐备,等着岁月发酵,最终酿出美酒——没有什么是不需要过程的。
也因此,我们会有一个认知谬误,觉得自己看书了,就应该有内容了,就应该会输出,会有思想,其实不是的,第一,我们对自己的期待太高了,自我感觉太好了,总以为自己是武林高手,学会一招马上就会用,哪怕你真的能用,那也在开始时是生疏的,经过反复使用才能熟练!
第二,急躁,觉得有生存危机,恨不得今天学会了明天就用上了,甚至赚钱了,所以看到什么“让你成为营销高手”,“28天成为演讲大师”,等等这些课,才卖的这么好,很少人会想,这个老师成为XX高手之前,他至少沉淀了十年还不止——从来没有无缘无故从天而降的成就,然而我们还是轻易相信了。
高手都是从普通人生长起来的,毋庸置疑,我们也能成为高手,给自己时间,专精一个你擅长并喜欢的方向,读书也好,做事也罢,不断思考,不断前行,总能到达你想去的地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