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代名臣左宗棠
对于左宗棠,我们学过历史的人,都不会感到陌生。但是,近些年来,曾国藩的家书甚是火热,以至于在我们的心中,渐渐地忽略了左宗棠这位开疆扩土的名臣,他在教育子女上的成功。
不管是世俗上的,还是精神领域上的,左宗棠的子女,都表现优秀。
我们可以说,这是因为家族势力的缘由。殊不知,那时候的考试,也不分亲疏。有才学的士人,都得经历国家的考试才行。对于左宗棠自己来说,功成名就的路上,也是充满着荆棘。
少年时期的左宗棠,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少年”,他出身平凡,性格倔强,且顽劣偏激,按理说,这样的人,不会有大的成就,但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位好的老师。
贺熙龄,是当时的一代名师,正是他,发掘到了左宗棠的才华。他对左宗棠展开了耐心的引领、教化。这背后的教育理念,说来也不复杂。“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尊重文化、敬畏未知。”说来容易,做来难。但是,左宗棠做到了。
他每天三省吾身,不断地修正自己。在他25岁那年,他也成为了一名老师。
本来,按照人生的境遇来说,至此,也算是万幸。可左宗棠实在是一位厚积薄发、大器晚成之人。40岁正式开启仕途,50岁火速升职,直到66岁拜相封侯,此等荣光,到底为何?这奥秘,其实,都隐藏在左宗棠的家书里。
2.左宗棠家书——《教子也烦恼》
《教子也烦恼》的作者,徐志颖,她是国内左宗棠研究领域的领袖人物。在研读了众多有关于左宗棠的史料以后,她越发确信,左宗棠之后的家族成就,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左宗棠的悉心教育。
尽管当时的交通不便,这一生,左宗棠与子女之间促膝而谈的机会也十分罕见,但这并不能说明,在教育子女的事情上,左宗棠就放手不管。
事实上,和很多的有远见的父亲一样,左宗棠更多地关注孩子们的思想成长。
通过家书的形式,不断地与孩子们对话。为孩子定下成长的原则,关于读书、关于为人,关于处世,左宗棠对子女,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
作为左宗棠的妻子,周怡端与丈夫共同分担着教育的责任。两个人琴瑟和鸣一生,孩子们,更是个个出类拔萃。
《教子也烦恼》这本书,援引了32封曾国藩写给孩子们的家书。第一封,正是曾国藩写给六岁的儿子孝威的。6岁的孩童,就已经能阅读这样难度的书信,可见孩子启蒙之早。
读书要得古人的“心”,做人要有今人的“行”,如果我们细读左宗棠的家书,就会惊人地发现,其教育理念的先进。这32封家书,不仅仅有对子女学业的具体要求,在学习方法上,左宗棠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尤其是思想方面,左宗棠主张向素质教育的倾斜,不仅仅要读圣贤书,“杂书”也有很大的价值。这思想在今天看来,依然新潮。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处世的细节,更是只有处在左宗棠这个位置的人,才会有这般的觉悟。他秉持着言传身教的准则,润物细无声地对子女施加自己的影响。
当然,从另一个层面来看,我们也应该收获更平和的心态。哪怕是如左宗棠一般的人物,在教育子女的时候,也必须亲力亲为。很多弯路,也必然要容许孩子去走。
就像之前读过的那本书,《放手,才能强大》。诚然如此。左宗棠的谆谆教诲,正是为了日后更好地放手。当孩子们把这些优秀的思想不断地传承,他们就会越来越优秀。
3.向左宗棠学习教育子女的智慧
事实上,《教子也烦恼》这本书,我们从中不仅仅能够学习到左宗棠教育子女的智慧,同时,我们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左宗棠作为一代名臣的个人魅力。
在他看来,“早慧早达”,不如“大器晚成”,一方面,是因为早慧,容易让人自视甚高。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更多的还在于后期的人生历练。多多磨炼意志,要好于早日沉浸于自己的聪慧。端正心态,珍惜拥有的,才能厚积薄发,博观约取。
事实上,左宗棠也正是一位典型的大器晚成的例子。他教育子女的心态,也因此而更加平和。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更不要有什么“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期待。与其如此,不如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点。关注品格,关注习惯,关注底层的逻辑。像左宗棠一样,不急不躁,但步步向前。